“一個配方,你就願與我二八分利?”
這個馮娥越來越奇怪,她不捧其他人,如比她身份高的德馨、德淑,也不是行事霸道的寧王府大郡主,卻偏偏是她。
明明有機會與陳葳做生意,認陳葳為主公,可馮娥卻棄二公子而執意選她。
馮娥果決地呈遞《投名狀》表忠心,這也是世間男子都少有的果毅。
馮娥道:“郡主,一旦拿到配方,屬下定不會外洩。這個方子只屬下與郡主、朱雀三人知道。”
她聲聲稱屬下,言辭之間盡是恭敬。
陳蘅願意幫忙馮娥,也願意用榮國府的勢力來保護她,可是馮娥總給她一種看不透的感覺,這感覺很不好。
也許,她得為自己與馮娥之間佔蔔一番,看看馮娥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容我考量幾日,待我想好,讓人回話。”
馮娥堅持道:“明日一早,屬下將新契約送來,若是郡主不滿意,可以修改。”
她還真將自己賣了兩次。
從來沒有見過馮娥這樣的女子,膽大又有主見,還能在兩日內收服二十七家商戶。
陳蘅道:“你說得沒錯,我想拿到永陛下將永樂縣賞賜給我作沐食邑,一日沒見到文書,我一日就沒有任免縣內官員的權力,唯有縣內官員是我的人,永樂縣才真正是我的。”
“郡主不必憂心,以屬下之見,在年節之前,文書就會送達郡主的手裡。”
陳蘅道:“但願如此。”
馮娥頓首道:“郡主此次引薦李倩入會,以李尚書令大人的性子,定會在朝中替郡主美言。袁女郎與郡主交好,袁大司馬又對郡主心存敬意,亦不會阻攔此事。”
袁大司馬是粗人,但也是恩怨分明的,在他看來得人恩惠就當報恩,他的報恩就是幫陳蘅說話。陳蘅能與他女兒成為朋友,沒像其他人那樣瞧不起袁家,這就是知遇之恩。
如果陳蘅拿不到永樂縣的郡主掌理權,就不會有後來的“永樂郡”。
陳蘅道:“你是說,現在朝廷遲遲未下文書,是有人阻攔。”
“寧王、大司徒、左僕射。”
馮娥知道這些人從中作梗,難道是在清河大長公主府裡聽說的,清河結交的人形形色色,訊息亦多。
“郡主,酒樓、茶肆是收集訊息的最好地方,寧王阻止朝廷給永樂郡主打理沐食邑的文書,是因為他想拿到寧州的拪文書。寧王是靈帝之時就封為親王的,可這麼多年,他不能離開都城,只能讓自己的兒子前往寧州打理封地,甚至於寧州六縣的縣令、縣丞等官員亦由朝廷任免。”
“寧王以自己不能自治封地為由,阻止我打理沐食邑。”
“是,據屬下所知,榮國公遞折之後,陳二公子也曾郡主遞過摺子,可都被寧王、大司徒與尚書令等人阻了。陛下沒有阻的意思,畢竟那只是一縣之地,對他來說算不得大事,可若一州之地交給親王自治,他卻不放心。
德治初年,八藩王之亂的教訓,讓他不得不妨。有史以來,卻沒有得到一縣沐食邑的公主、郡主作亂的歷史。”
馮娥覺得,自己不僅是陳蘅的屬下,也應該是她的謀士。
想著自己許會在歷史上留下名號,她就有些激動。
陳蘅贊賞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