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含怒上前接戰,哪知甫一交手,便被小將的長戟震得兩臂發麻。
此時不存在單挑式的武將騎馬對沖,而是才互相纏鬥,一旦沾上就很難脫身,想跑都跑不掉!
于禁只好咬牙堅持,兩人惡鬥三十餘招時,于禁已經力歇,正在苦苦堅持之際,胡車兒殺散身邊敵人前來幫忙,依舊是招牌式捉將動作:奮力一叉砸向于禁,
在於禁硬接一記的之後,胡車兒的鋼叉又刺向于禁的戰馬。
于禁本就力歇,又被胡車兒砸了一鋼叉弄得兩手發麻,再也防不住胡車兒和王恆的聯手進改。一個疏忽,戰馬被胡車兒刺死,于禁本人也被王恆一戟拍落馬下。
後面趕到的“糞叉一號”何曼一探手,將於禁“撈”上戰馬,一拳打暈……
于禁被捉,護衛帥旗的精兵四散而逃,王恆乘機砍倒于禁的帥旗,嘶聲大喊:“活捉于禁了!”
身後的唐軍將士們也都跟看大喊:“活捉于禁了……”
正在堅持的魏軍聽到唐軍的高喊聲,紛紛看向帥旗位置:果然……不見了帥旗!
于禁的右翼魏軍兵敗如山倒。
曹操見虎豹騎敗了,右翼于禁也敗了,心知再戰下去沒有什麼好結果,急忙鳴金收兵,意欲退回營中堅守。
不過,這一切早在郭嘉和賈詡意料之中。
趁著魏軍回營時的軍陣調整所產生的混亂,郭嘉讓傳令兵吹動號角,向魏軍發起總攻!
十幾萬唐軍拆毀自家寨牆,向魏軍鋪天蓋地殺了過去。
魏軍大敗,死傷數萬人,才成功退入營中。唐軍大將張遼和高順攻破魏軍的城外營寨,又殲敵上萬,直到魏軍全退入新蔡城中,唐軍才收兵回營。
……
王嵩端坐在中軍大帳之中,正悠閒地看著一本簡化字印刷的《論語.泰伯篇》。
自大戰一開始,王嵩就坐在這裡看書等訊息。就好像是……在前世給老闆打工時,遇上節假日,被老闆安排去公司裡值班一樣悠閒。
戰場上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好了,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凡事謀定而後動。
做為一個頂層決策者,在“謀”的階段,也就是在規劃階段會很忙很辛苦,但真正到了“動”的階段,卻閒下來了。
所以後世的軍事家們總是說:“戰爭的勝負,其實在沒開打之前就已經定了。”
手上的這本《論語.泰伯篇》,是北方書院的出品,已經完全採用了王嵩建議和審批的簡化字,與王嵩在後世看的書籍基本上沒什麼差別了,就連以前從右到左豎行排列,也改成了後世那種利於書寫的從左到右橫行排列,除此之外,用於斷句的標點符號,也被予以採用。
經過近二十年的推廣,漢語拼音和簡化字已經在王嵩的治下普及推廣,就連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治下,也差不多被借鑑推廣普及了。
漢語拼音和簡化字的出現,大大方便了文化知識的傳播,降低了學習文化的成本,使得普通百姓能較快地掌握漢字和化知識,也使得異族胡人更容易學習漢語從而加速了胡人的漢化。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中國的封建社會持續了幾千年之久,與繁體版漢字太難掌握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
當看到《論語·泰伯第八》時,王嵩的眉頭皺了起來。
“來人,叫皇甫鸝過來。”王嵩向侍者吩咐道。
少頃,皇甫鸝來到大帳中,對王嵩行了一禮道:“陛下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