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斥候傳來訊息,荊州軍並沒有追來,而是紮下了營寨,營寨外的壕溝挖得很寬很深,戒備森嚴。“徐盛走到周瑜身邊,對周瑜說道。
“看來,龐統已經識破了我的計謀!不肯前來送死。這個醜男人,有兩下子啊。”周瑜有些失望地說道。
“敵軍疲憊,我們要不要主動進攻?”步騭道。
“不可,萬一被他纏上,就不易脫身了。我所擔憂的,還不只是豫章郡,我更擔心柴桑的戰事。有諸葛亮在柴桑,我擔心主公會吃虧。所以,現在不是與龐統決戰的時候。我們只要快速佔了南昌,就可以實現與主公的相互呼應,柴桑,才是最關鍵的戰場。”周瑜道。
步騭也是很有智謀的人,自然知道孫權在柴桑的勝敗要比整個豫章郡都重要得多。
“既然龐醜男不肯來送死,那這次就饒他一命,全軍起程,去拿下南昌。”周瑜下令道。
南昌不是拿下的,而是直接進入的。龐統離開時,只在南昌放了二千守軍,也是相當於全軍棄城。在周瑜尚未到達南昌時,被龐統擊敗的陳武和朱治,便糾集被打散的殘兵八千多人,重新佔領了南昌城。
幾天之後,龐統的大軍也來到了南昌城外。此時龐統的兵力,因又收攏馬良的殘兵一萬餘人,兵力已經達到九萬多人。
周瑜在城內有六萬人馬,因是憑城而守,穩如泰山。
至此,幼龍周瑜與鳳雛龐統在豫章郡的交鋒暫時進入相持階段。從戰場應變來說,龐統奪取了豫章很多縣城,周瑜又奪回了豫章治所南昌,似乎周瑜略勝半籌。
但從結果來講,南昌只是一座孤城,且周瑜損失的人馬比龐統還多。兩人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平分秋色!
然而,周瑜雖然在豫章與龐統平分秋色,但是在柴桑戰場上,孫權和呂蒙,卻比諸葛亮輸了不止一籌。
諸葛亮用計夜襲孫權大營,大敗孫權,將孫權又逼回了水寨戰船之上,然後又以小船縱火,將孫權的戰權燒掉大半。孫權損兵折將,傷亡過半,退入廬江郡。
孫權的戰敗撤退,使周瑜的南昌徹底成了一座沒有戰略意義的孤城。
周瑜接到孫權的戰報後,無奈只好放棄南昌,從南昌的水路乘船撤退,好在徐盛和周瑜帶的戰船都還在鄱陽湖上,使周瑜大軍得以全身而退。
豫章全郡落入了龐統手中。
柴桑和豫章這幾次大戰,孫權前後損失了八萬多人馬,相當於江東六郡所有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劉備則此消彼長,將江東軍戰俘中的一部分士卒充入軍中,使與江東軍交戰的前沿兵力達到了十六萬人龐統南昌九萬,諸葛亮柴桑七萬),在兵力上實現了對孫權的絕對優勢。除此之外,孫權手下能與臥龍和鳳雛匹敵的智囊只有幼龍周瑜一人。
劉備不論在兵力上還是軍師智囊方面,都對孫權實現了絕對的優勢。
龐統最初提出的柴桑戰略,成為了孫劉之戰的轉折點。醜男龐統,因此而一戰成名,聲震天下。
周瑜與孫權會合之後,孫權的兵力得以增強,廬江防線得以穩定下來。
但龐統卻並不滿足於豫章,而是留下二萬人馬給馬良,讓馬良暫代豫章太守之職,龐統自己則帶著七萬人馬來到柴桑與劉備會合,使劉備在柴桑的兵力達到十四萬多人。
諸葛亮又建議將手上剩下的近二萬戰俘打散充入軍中,將軍隊擴充到十六萬人。而此時的孫權,加上週瑜的軍隊,也才九萬多人馬。
透過討論,劉備決定兵分兩路,第一路由龐統帶十萬人馬與孫權周瑜正面做戰,目標是攻取廬江郡,第二路則由諸葛亮和黃忠帶六萬人馬攻打丹陽郡。
龐統和孫權的主力在廬江郡大戰數場,互有勝負,孫權在周瑜的協助下,藉助水師的力量,死死地守住了舒縣,使龐統全取廬江的戰略沒法完成。
但孔明和黃忠在丹陽卻沒有遇到像樣的對手,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不僅全取了丹陽郡,還攻入了九江郡。
孫權和周瑜只好放棄廬江,退守吳郡。此時江東六郡已經被劉備攻下四郡,留在孫權手上的只有吳郡和會稽兩郡。
劉備的地盤增加了將近一倍,聲勢大振。不過,就在劉備想要進一步攻打吳郡時,江陵太守李寬傳來了王嵩參戰的訊息。
……
早在柴桑之戰剛開始時,孫權就派張紘出使長安,希望能得到唐王王嵩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