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嵩叫來馬均徐晃和蔣欽。徐晃是輪換到司州的軍團主帥,水師都督周泰去益州之後,副都督蔣欽負責司州水師。
王嵩在三人的陪同下來到黃河邊,見到黃河邊上停了五艘巨大的樓船。
馬均對王嵩介紹道:“主公,您數年前見到的新式船隻的驅動輪,效能還不夠穩定,輪片容易損壞脫落。這戰船驅動輪片脫落後就還比不上手搖槳船,所以不能大量列裝形成戰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幾年來透過多次改進,加入了軸承和關鍵部位使用特種鋼材,現在已基本實況了穩定效能。現在的驅動輪,不僅可以安裝在小船上,還可以用在樓船這種大船之上。即便是樓船這麼大的船,現在逆水行舟,也是快捷很很。”
王嵩高興得很,在眾人的陪同下一起登上其中最大的一艘樓船。
“公奕,這一艘樓船可載多少士卒?”王嵩問蔣欽道。
“主公,這船長十六丈,寬九丈,有三層樓,若用於運兵,可載七百人,若用於水戰可載士卒四百人。”蔣欽道。
說罷,蔣欽下令行船,船弦計程車卒用兩雙腳交替踩動踏板,樓船便開始破浪前行,船首有三人把著舵輪,調整著方向,船隻便在黃河濁浪中左右穿行。
王嵩心中大喜,有了如此利器,將來南下征戰,應該可以不懼劉備和孫權的精銳水師了。
不過,對於這款輪船,來自後世的王嵩,還是看出了不少問題。
於是王嵩問馬均道:“這款輪船,若用於江河水戰,在船速和士兵戰力利用方面,都比江南的戰船要先進很多。只是不知道,若是在大海之上,適用性如何?”
馬均道:“當今的海船,只有遼東,青州和冀州靠海的地方才有。而且,現在的海船也只能沿海岸線附近行船,若是稍微深入大海,就經不起風浪摧折。”
王嵩想了一下道:“要增加抗風浪效能,船隻需要在三個方面進行改良:其一是龍骨,要改成整體龍骨,而且要適當使用鋼製整體骨架,但鋼鐵在海水中易鏽蝕,要做好防鏽處理。
其二是增加尾部螺旋輪槳,既利於在海浪中調整方向,又利於保持行船穩定。
其三是風帆,風帆有兩種,一種是軟帆,一種是硬帆……”
王嵩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等講完了左右一看,才發現所有的人都在蒙圈……
唉,又是對牛彈琴了!
馬均一臉崇拜地看著王嵩,開口問道:“主公學究天人,吾等不如啊。不知這“整體龍骨“,“尾部螺旋輪槳“,“軟帆硬帆“,都是些什麼樣子?”
王嵩道:“我也只是聽師父說過,只知道個大概,拿紙筆來,我跟你們畫圖解說一下,具體如何施用於海船,我也是不懂的,你們自己去償試著做吧。”
馬均大喜過望,知道王嵩又要傳授仙師所授神技了,連忙讓人取紙筆來。
王嵩就在船上把紙攤開,憑著後世所瞭解的一點皮毛知識,給馬均等人畫了一些示意圖,並做了一些原理方面的講解。
這一講就是大半天,亂寫亂劃了幾十張檢視草稿。這些草稿在王嵩看來,本是一堆廢紙。但卻被馬均奉若至寶。做為傳家寶珍藏千年。
王嵩一直在船上呆了一天一夜,才回到洛陽城中。
王嵩準備起程離開洛陽城回長安之際,戲志才再次來拜見王嵩,向王嵩稟報外情局探到的一些最新情況。
王嵩聽完戲志才的稟報,氣得臉色鐵青,但多年的涵養使王嵩並沒有當場發作,而是下令召集周邊幾個集團軍主帥到長安共商大事,這些人包括幷州張遼,雍州高順,司州徐晃,禁衛張飛,親衛王凱。
除此之外,王嵩又讓戲志才不必再坐鎮洛陽,隨王嵩一起回長安。
離開洛陽之後,王嵩便不再騎馬,改成了坐馬車,並且讓王泰也進入馬車之中。王嵩的這輛馬車,是馬均親自為王嵩設計打造的,不僅有較好的減震效能,四壁木板中都夾有一層薄鋼板,能防住普通的弩箭。
一路匆匆前行,到了長安城外,見過了迎接的官員,王嵩與王泰依舊回到馬車之中。
進城之後,官員各自散去,親衛軍由王凱和許褚帶回軍營,王嵩則在三百親衛的護送下向大將軍府走去。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