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王嵩帶著親衛軍起程回長安。魯肅和徐庶前來送行,臨行之際,王嵩見徐庶欲言又止,便問道:“元直有話不妨直說。”
徐庶遲疑了一下道:“曹操的大公子曹昂,歿於曹操與呂布的徐州之戰,皆因身邊沒有得力的護衛啊。
主公最近在外征戰時間較多,長安局勢也要多加留意。在下的意思是,主公應該多為世子增加些得力護衛。”
王嵩心中一凜,立即明白了徐庶的言外之意。
當下對典韋道:“大哥,我身邊有胡車兒和何曼,安全沒有問題。你這段時間就陪著泰兒吧。泰兒的安危,就交給你和王氏三兄弟了。”
典韋立即大聲應喏,然後手持雙戟站到了王泰身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嵩滿意地點點頭道:“再去軍中挑二百好手,將泰兒的護衛增加到五百人。典大哥擔任世子護衛統領,王勇,王義,王信三人為副統領。”
隨後,王嵩告別幽州文武官員,帶著二萬親衛軍向長安而去。
幽州戰事已經結束,王嵩這次回長安,就不再顯得那麼匆忙了,在經過太原時,王嵩特意進城休整幾天,召見了幷州的軍政要員。
王嵩轄區的軍政長官實行輪換制,原則上四年為一任期,最多不超過二個任期,在幷州擔任多年刺史的田豐已經調到大將軍府擔任從事之職,此時的幷州刺史已經換成顧雍。顧雍很有才幹而且年富力壯,將幷州的各項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幷州做為王嵩的發跡之地,最早受益於王嵩的善政,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好,人口總數達到了六百萬人,是王嵩所轄五個州中人口數量最多,經濟發展最好的州。
除此之外,幷州也是對王嵩忠誠度最高的一個州,在幷州人的心中,王嵩已經不再是肉眼凡胎的人,而是神!
在幷州,百姓早就忘了在許昌還有一個皇帝,幷州人心中的皇帝就是王嵩。所以,王嵩一路走來,百姓都是夾道相迎,高呼萬歲。
王嵩也是經常走下馬車,到百姓中間噓寒問暖,好好地做了一把秀。
到了太原晉陽城之後,王嵩檢視了幷州的各項經濟資料,對顧雍為首的治政官員給予了高度讚揚。
接著王嵩又召見在幷州軍團的主帥張遼。
此前張遼一直擔任司州軍團主帥,因輪換制,今年才輪換至幷州。
“文遠,不論之前在司州洛陽,還是現在在幷州,你所面對的一直是我們最強的對手曹軍。要說對曹軍的熟悉,恐怕沒有人比得過文遠了。關於曹軍,文遠是如何看的。”
王嵩很認真地看著張遼說道,希望能從張遼這裡瞭解更多曹軍的真實情況。
張遼道:“最近幾年,在司州和幷州地區,我們與曹軍雖然沒有大的戰爭,但小的衝突一直沒間斷過。千人以下規模的小戰鬥,每個月都有一兩起。
從雙方戰力來看,我軍士卒稍強於曹軍,但曹軍提升得也很快,曹操也在冀州和兗州推行精兵制度。總體來說,中原地區的自然條件要比我們好一些,只要停下戰爭,會恢復得很快。”
王嵩點了點頭道:“我明白文遠的意思。我也想過早點與曹操決戰,但是,我們的內部還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我們所實行的政策,對百姓是有利的,但是對某些士族的私利是有些傷害的。
如果擴張得太快,會出內亂的。加上我們剛拿下益州和幽州,我們的地盤幾乎增加了一倍,這些都需要時間消化的。我個人認為,與曹操決戰,大致會是在兩年或三年之後。”
兩人正在談著,親衛來報王允,管寧,邴原等人前來拜訪。王嵩不敢怠慢,忙與顧雍,張遼前去中門迎接。
王允自從被王嵩安排人從長安救回幷州之後,便不肯再次出仕,一直在北方書院任職,與管寧,邴原等人倒是相處得非常好。如今王允已是快七十歲的人了,雖老態盡顯,精氣神倒還是不錯。
王嵩以對長者之禮相待,對三人各行了一禮,很是謙恭地說道:
“我正要去北方書院拜訪三位長者,沒想到三位倒是先來找我了,真是有些失禮了。”
王允道:“大將軍忙於軍政,日理萬機,自當是我們前來拜會大將軍的。我們幾個老朽今日前來,不敢耽誤大將軍太多時間,只有幾件事要跟大將軍談一下。”
王嵩連忙回覆道:“三位德高望重,是我的長輩,還請三位教誨和指點。”
王允道:“這幾年老夫在教學之餘,也曾經常出遊地方,大將軍之善政,效果驚人。民眾對大將軍的擁戴,早已超過曹操手中的許昌天子。這一點,從大將軍巡遊之時,各地百姓皆高呼萬歲,就可見一斑。”
王允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百姓如此擁戴,大將軍若能更進一步,也是民心所向,不知大將軍是如何考慮的?”
這便是要勸進稱帝了麼?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