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因箭傷較重,遂退軍回白馬津西岸,隔河下寨。
袁紹聽得顏良受傷,便命顏良回大營養傷,使韓猛接替顏良先鋒之職。
韓猛來到白馬津,見白馬津對岸曹軍防守嚴謹,土山上營盤堅固,便不敢再攻。
郭圖獻計道:
“昔時韓信曾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將軍何不改成“明攻白馬,實渡延津”呢?延津渡雖河床較寬,但水流較緩,水深才及馬腹,不需船隻,騎馬就可渡河。”
於是韓猛用郭圖之計,親率三萬精銳騎兵於夜間出發,一日一夜後來到延津,休整一日後,於夜間強渡延津,擊殺渡口守將李槐,奪取了延津渡口。
曹操見延津渡口被攻破,連忙令曹仁前住延津阻敵,自己則收縮兵力退往官渡。
韓猛奪取延津之後,立即通知後續七萬大軍也來延津渡河。但是尚未立完營寨,曹仁便率五萬大軍趕到。曹仁見韓猛渡河後尚未休整且立寨未穩,便下令猛攻渡口邊的袁軍,混戰之中,樂進遇到韓猛,激鬥五十餘合,韓猛因馬失前蹄,摔昏在地,幸得親兵拼死救走。袁軍大敗,死數千人,降者達一萬多人,其餘則退回延津西岸。
不過,曹仁在延津打了勝仗,但白馬渡又出了問題。在曹操的主力從白馬渡退走之後,張合趁機奪取了白馬渡。
因此,曹仁雖然奪回了延津渡,從戰略上講已經失去意義。
曹仁遂領兵退往官渡與曹操匯合。
袁紹欲領四十萬大軍渡河,直擊許昌,許攸勸阻道:
“曹操在白馬渡以五萬擊敗顏良十萬,曹仁在延津渡又以五萬擊敗韓猛十萬,足見曹軍士卒比我軍戰力更強。
曹操雖只有三十萬人,整體戰力與我軍五十萬人相當,所以,此時還不宜急著進攻。”
袁紹好大喜功,一聽許攸說自己軍隊戰力不如曹操,心中不喜,面現不豫之色。
逢紀乘機進譖道:“主公統虎狼之師,滅公孫瓚尚且如逐犬豕,如今統兵五十萬謀誅國賊,許子遠為何出此頹喪之語?”
袁紹一聽,立馬就拍了桌子,大罵許攸道:“許子遠你妖言惑眾,亂我軍心!真當我不敢殺你嗎?”
說完,令人將許攸逐出中軍大帳並罰奉一年。
然後,袁紹遂催軍進發,旌旗遍野,刀劍如林。行至陽武,下定寨柵。
許攸又進營求見袁紹,向袁紹解釋道:“我軍雖然人多,但因為新兵較多,勇猛確實不及曹軍。
不過曹軍軍雖然精銳,但因兗豫徐連年受旱災影響,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再拖一段時間,待彼糧盡,曹軍便不戰自敗,我軍就可長驅直入,攻取許昌。”
袁紹大怒道:“你前番亂我軍心,我只是罰奉一年,今又來亂我軍心,意猶何為?”
言罷,令軍士將許攸亂棍打出。然後下令,將大軍五十萬,就地安營,連營六十餘里。
斥候探知虛實,報至官渡,曹軍文武官員聽到袁紹實力如此之大,皆面有懼色。曹操與眾謀士商議,陳群道:“袁紹軍兵雖多,都是些新兵,白馬和延津兩次大戰,我們都是以五萬勝他十萬。但我軍糧草不多,利在急戰。若遷延時日,糧草不敷,就非常麻煩了。”
曹操道:“文長所言,正合吾意。”
於是,曹操傳令二十萬大軍鼓譟而進,直奔陽武,主動求戰。
袁紹見曹軍來戰,便率大軍前來迎戰。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