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得一楞,旁邊的太史慈和鮮于銀早抽出劍來,架在了諸葛亮的脖子上。
劉備連忙喝退太史慈和鮮于銀,對諸葛亮一輯道:“我的兩位將軍魯莽,還請先生見諒,只是剛才先生所說“圖謀荊州“之事,須請先生釋疑。”
諸葛亮道:“劉皇叔心中所謀,我略知一二,既然不願坦誠相告,不如就此別過。”
劉備心中一動,便將諸葛亮請到背風處的一處草屋中,將衣帶詔之事告訴諸葛亮,又將天子任命劉備為鎮南將軍兼荊州牧的密旨給諸葛亮觀看。
諸葛亮看了看手握劍柄的太史慈和鮮于銀,隱隱感覺到了一股殺氣!知道如若不從,殺身之禍就在跟前!連忙拜倒在地,高呼主公。
沒辦法啊,知道了這種秘密,要麼認主,要麼被殺,沒有第三種選擇了!
其實諸葛亮早有認劉備為主之心,不然也不會道出劉備心中所想,讓劉備倒逼自己認主。
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試探一下劉備的胸襟和膽略。而劉備的應對,即體現了對諸葛亮的重視,也充分顯露了殺伐果斷的梟雄性格,讓諸葛亮非常滿意。
劉備大喜,扶起諸葛亮道:“先生乃吾之子房也,吾得先生,猶魚之得水也!”
諸葛亮再次拜倒道:“公孫瓚無謀,袁紹無斷,曹操、王嵩雖強,然曹操狡詐多疑,兇暴好殺,非明主也;而王嵩太過重賤民而輕士族,必成禍患。
亮遍觀天下,唯主公乃天命所歸之人也。吾欲投主公久矣,因算定主公今日必然到此,特意在此相候爾。蒙主公不棄,願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直到此時,劉備才知道剛才諸葛亮是故意相試,其實一切早在諸葛亮預料之中,心裡深服諸葛亮之才。
劉備連忙再次扶起孔明道:“先生之智,我已服矣,從此便在我軍中任軍師將軍一職,既是軍師也是將軍。”
說罷,劉備又將佩劍解下,交給諸葛亮道:“先生可拿我的佩劍,代我號令三軍,有不服者,皆斬之!”
諸葛亮見劉備如此信任,激動得熱淚盈眶,再三拜謝。
鮮于銀見劉備對一個二十多歲的書生如此信任,官位還拜在自己之上,心中頗為不服,但因劉備已開了口,也不好反駁,只是臉露不豫之色。
而太史慈則向來信服劉備識人之能,對諸葛亮的才能並無懷疑,何況能被司馬徽稱為“臥龍“者,又豈能是等閒之輩?
因見諸葛亮老是拿著扇子輕輕揮動,太史慈忍不住開玩笑道:
“孔明先生,天這麼冷,還扇扇子啊?”
諸葛亮使勁扇了幾下扇子道:“我需要隨時保持冷靜,習慣了,一直改不了。有扇子在手,精神才更集中,正所謂一扇在手,妙計吾有!”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