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大喜,下令諸將依計行事。
第二天晚上,鮮于亮復來,袁譚與鮮于亮說了自己的計劃,與鮮于銀約定好,以西門點火把晃三圈為號,鮮于銀開啟城門放袁軍入城。
第三天晚上,劉備與太史慈各率一萬大軍埋伏在西門城外左右的夜色中,意欲待袁軍入城過半時,攻擊袁軍身後,鮮于銀和田豫則將大軍埋伏在西門城內的街巷中,但等袁軍前來挨刀。
半夜時份,袁譚率軍來到城外,點起一隻火把晃動三圈。城上鮮于銀見狀,也點起一隻火把晃動三圈。訊號核對無誤,袁譚縱馬來到城下,問道:“城上可是鮮于兄弟?“
鮮于銀見袁譚親至,心中暗喜,心道只要活捉或弄死袁譚,這一仗也就贏定了。口中卻說道:“大公子別來無恙,我們已等候公子多時,願為公子效犬馬之勞!“
袁譚道:“鮮于將軍深明大義,我定當稟明父親,此戰以鮮于將軍為首功。“
鮮于銀不疑有它,一揮手,令手下開啟城門,袁譚讓先鋒文丑率軍入城,自己卻藉故回到軍中,一陣準備,然後跟在文丑軍的後面入城。
鮮于銀不知是計,見袁譚親自入城,暗中彎弓搭箭,將袁譚射落馬下。同時舉火為號,伏兵盡出,喊聲震天。文丑忙下令後隊變前隊,領軍搶佔城門樓後,魚貫而出。
城內的鮮于銀和田豫領兵銜尾追殺,文丑大軍潰敗死傷無數。
隱於城外黑夜中的劉備和太史慈,見鮮于銀髮動,也一齊率軍攻擊文丑大軍。
文丑退出臨淄城西門,田豫和鮮于銀從城內殺出,劉備和太史慈分從兩側殺入。文丑軍大敗,望西退卻。
劉備正要追殺,卻見城內東門方向火光沖天,暗叫不好,忙收兵去救東門。
原來許攸因為不能確定鮮于銀是真降,所以許攸做了一套備用方案。
許攸料定,假如鮮于銀是詐降的話,劉備必然調重兵在西門內外設伏,城內其它各門則必然守衛空虛。
因比,許攸一邊讓袁譚用替身去西門接受鮮于銀投降,一邊又讓顏良天黑之後率三萬大軍隱在東門之外。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一旦發現是詐降,便可立即進攻兵力空虛的東門。
結果事情果然如許攸所料!
顏良見到西門亂起,便知道鮮于銀是詐降,立即用優勢兵力強攻守軍較少又離西門較遠的東門,三萬大軍強攻之下,不消片刻,便攻破了才三千人守衛的東門。
待劉備進得城來時,東門早已被顏良攻破,兩軍在城內大戰一場,袁譚又與文丑整軍從西門殺回城內。
劉備兵力不及袁譚,又被打亂了節奏,只好從南門突圍而出。
袁譚留四萬大軍肅盡城內抵抗,命顏良領三萬大軍追殺劉備。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