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在錢糧方面,陳群還是做出讓步,“支援”王嵩糧一百萬擔,三萬金。
……
方案報到王嵩這裡,王嵩召集文武討論曹操的議和條件,眾文武都很振奮,究其原因,王嵩若是封了大將軍,手下文武百官也水漲船高,都可升官加薪了,能不“雞”動嗎?
王嵩暗歎曹操手段之高,不過王嵩也不能讓曹操就這樣算了,要求雙方簽訂一條自由貿易公約,在之後的幾年裡,憑這條公約展開貿易,從曹操手中奪取了不少財富。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朝廷頒下聖旨,拜王嵩為大將軍,袁紹為太尉,曹操為司徒,夏侯淵為驃騎將軍。
因司徒雖為三公之首,卻不掌軍,曹操順手將驃騎將軍封給夏侯淵,也算是將軍權抓在自己手上。
袁紹在這一戰中受損不少,有點灰頭土臉,雖然降了一級為太尉,心中惱怒,也不敢發作。
王嵩做了大將軍,得了個名號和聲望,成為公認的第一大諸侯。原來的驃騎將軍府改為了大將軍府,手下文武官員按功行賞,各有升遷。
因為王嵩與曹操及袁紹都簽了五年停戰的公約,並司雍三州的局勢趨於緩和,王嵩決定對當前的軍制和政體都作出一些初步的調整,主要是防止各地軍政長官獨霸一方的情況出現,同時也使各地兵力排布更加合理。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王嵩首先將當前防區分為四大軍區:
雍州軍區由關羽任主帥,晏明,曹性,李勇三人為副將
司州軍區由張遼任主帥,張繡,高覽,許褚三人為副將。
幷州軍區由高順任主帥,以郝昭,華雄,張燕三人為副將。
長安禁衛軍區由趙雲任主帥,以徐晃,王凱,王雙三人為副將
除此之外,還有親衛軍以張飛為主將,以典韋,胡車兒,何曼為副將。
另設水軍一部,以周泰為都督,蔣欽為副都督。
其二,廢除州牧制,恢復刺史制。因州牧權力太大,缺乏制肘,易尾大不掉變成軍閥而割據一方。
其三:輪換制,刺史,太守及軍區主要將領,任期為三年,幹滿三年就得輪換,特殊情況可由王嵩批准,但最多也只不能超過六年,到期必須輪換,以防止出現軍閥而尾大不掉的情況。
其四:軍政分離,軍區主帥及太守,都不可再幹預民政!違者視同謀反。
將之前各郡太守軍政一把抓改成太守只負責軍事,郡丞只負責民政。
其五:軍參謀制,大將軍府成立軍師幕僚團,由戲志才,郭嘉,賈詡,徐庶分別擔任左右前後四大軍師。各軍區主帥下設立軍師參謀組,稱為軍團軍師,為各等團主帥出謀劃策,參畫軍機。在特殊戰爭時期,大將軍府的軍師幕僚團會酌情向各軍區派出軍師,協助和指導軍團軍師的工作。
關於文職方面的調整,王嵩任命荀攸為大將軍府左長史,魯肅為右長史,荀彧為左從事中郎,簡雍為右從事中郎,皇甫酈,王蓋等人為椽屬。其它刺史太守職位,如無特別情況保持不變,待三年後再做調整。
在常備軍力分配方面:
雍州西面的涼州及西域,南面的漢中及巴蜀,是今後幾年的戰略重點,因此,王嵩在雍州地區屯兵十六萬人,其中包括:關羽的雍州軍團八萬人;趙雲的長安禁衛軍團五萬人;張飛的親衛軍三萬人。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