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從十二歲起,便目賭全家慘死而成為孤兒,後來拜楊彥為師,便拼命練武,一心想著報仇雪恨。
心中的苦楚難以言說,心中除了悲憤就是報仇!
如今見王嵩對自己如此關懷,還認自己做族弟,長期積鬱於心中的委屈再也無法控制,撲在王嵩懷裡放聲痛哭。
王嵩輕輕地拍著王凱的後背安慰道:“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想哭就哭出來吧,哭出來就會好受些。”
王凱一聽,哭得更大聲了,聲震九霄!整個驃騎將軍府今夜無眠——都被吵醒了。
王嵩見王凱哭得差不多了,才又對王凱說道:
“弟弟放心,你的仇,便是我的仇!我向你保證,四年之內,幫你弄死孫策!為你報仇!”
見王凱點了點頭,王嵩又道:“好好養傷,等傷好了,便跟在我身邊學習領兵打仗。從今以後,所有的困難和挫折,我們一起面對!”說著,王嵩向王凱伸出了自己的在手。
王凱堅定地點了點頭,伸出右手與王嵩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王凱得王嵩救下性命並認做族弟,曲阿小將的命運終於得以改變,從此開始了一段新的傳奇。
楊彥和童淵年事已高,被王嵩安排在驪山華清宮中養老。二老無聊時,也幫王嵩訓練貼身親衛,使王嵩的貼身親衛營戰力提高了不止一截。
此時的神亭嶺下,孫策終於完成了對劉繇的戰爭準備。
孫策用周瑜之計,先是集中兵力攻打城外的劉繇軍,經過近十幾天的攻打,劉繇安排在城外立寨的軍隊損失慘重,只好撤回城內。
接下來,孫策開始下令軍隊攻城,雙方爭奪城牆達數月之久,孫策不能攻破零陵城,而劉繇呢,雖然兵力比孫策還多,卻缺乏領兵的將才:笮融,薛禮,許劭都是好清談的文官;張英,陳橫等人則才略不足,根本不敢對上孫策手下的虎狼之將,所以,劉繇只能憑優勢兵力守城,五萬人馬被三萬敵軍包圍在城裡壓著打,也算是件奇事了。
不過,憑藉優勢兵力,劉繇守城倒是沒有問題。
周瑜見劉繇鐵了心要做縮頭烏龜,便對孫策說道:“劉繇守城已經半年,糧草必然不會很多了,我們找人幫他多消耗些糧食,待他糧草不夠時,也就只能選擇出城決戰或投降了。”
“要怎樣才能加快劉繇的糧食消耗?”孫策問道。
周瑜回答說:“子曰:君子可欺之以方。劉繇是清談君子,也頗為愛惜百姓,我們可驅民攻城,然後假裝後營受襲,撤回軍士,劉繇必然收容百姓入城。
百姓入城之後,劉君子必然分糧與百姓。如此一來,城中糧草便會被儘快消耗怠盡,劉繇敗亡之日不遠矣!”
孫策依計行事,強抓百姓八萬多老弱,卻也不加傷害,將百姓趕到城下。
正要攻城時,忽然後營火起,孫策假裝倉惶撤軍回去救後營,卻將幾萬老弱百姓留在城下不管。
城上的劉繇,開始見孫策驅動數萬老弱百姓攻城,大為緊張,因為百姓一旦攻城,為保城牆不被攻破,劉繇也必須下令射殺。但劉繇自詡君子,又如何對百姓下得了手?
如今見孫策因後營亂起而撤兵,連忙收容百姓進城。笮融擔心百姓中混有奸細,讓人隔離調查,竟然一個奸細都沒有。
唯有許劭憂心忡忡道:“此必孫策耗糧之計也。”
劉繇雖然醒悟中計,卻也不能將百姓驅趕到城外,汙了自己君子之名。
這就是:君子可欺之以方!
又過了兩個月,城中糧草將盡,而援軍毫無音信,劉繇只好引軍出城決戰,被孫策擊敗。劉繇率殘軍逃往豫章,依附劉表。
孫策擊敗劉繇後,名聲大震,各路江東人才紛紛前來投放,軍隊人數擴大到六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