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的200幷州兵,則在城牆之上,死死頂著前仆後繼湧向城頭的西涼兵,也陷於了苦戰之中。
十里外的王嵩,一直拿著望遠鏡在觀察著城門,看見城門火起,立即命令華雄的騎兵先行,全速增援許褚和李勇,搶佔南城門。其它軍隊,也對長安發起總攻。
李傕聽說南門發生騷亂,正要領兵前往,便有士兵來報,城內多處火起。
原來李勇早就聯絡上了城內的外情局人員,並約好時間,待南門亂起,便在城內四處投擲燃燒瓶。城裡頓時大亂,連李傕的兵馬調動都受到很大的干擾。
南城門處,李勇、許褚、高覽、晏明等四人已經殺得渾身浴血,全身衣衫被敵人或自己的血水澆透,如四座凶神般,帶著幷州死士牢牢地守衛著城門。
西涼兵人多勢眾,一步步向前推進著,形勢非常危急!
南城門處,李勇、許褚、高覽、晏明等四人已經殺得渾身浴血,全身衣衫被敵人或自己的血水澆透,如四座凶神般,帶著幷州死士牢牢地守衛著城門
西涼兵人多勢眾,一步步向前推進著,形勢非常危急!
晏明見有些頂不住了,連忙下令道:“丟火油瓶!”
十幾位早就準備好的幷州死士,從車上取下火油瓶,使勁地投向西涼兵人群中,西涼兵的攻勢也因此而被阻滯片刻。
許褚等人乘機發起一輪反攻挽回了一些劣勢。但是,火油瓶數量有限,只能做為應急之用。
李別也知道這是生死存亡地時刻,不顧傷亡地驅趕著西涼兵住前撲過來,許褚等人再次陷入苦戰。
關鍵時刻,華雄的騎兵終於趕到了!
十五里的距離,對全速的騎兵來說,不過兩刻鐘的功夫,華雄大軍終於在關鍵時刻趕到南門,用騎兵的強大的衝擊力,將城內西涼兵衝散,一舉搶佔了南門。王方和李蒙的軍隊緊隨其後也攻入了城內。
李別抵當不住,倉惶逃向城中,去尋他叔父李傕。
經過王嵩將近一個月的攻心,此時的西涼兵早已士氣低落,兵無戰心。李別退走之後,許多西涼士兵見到幷州軍就立即棄械投降。尤其是見到華雄,王方,李蒙這些西涼降將的將旗,更是趨之若鶩,降之唯恐不及。
南門打得很熱鬧,李傕卻並沒有去南門,一方面是因為城內地域狹窄,再多的兵力投入也施展不開,而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李傕覺得逃跑的時機到了!
李傕覺得王嵩猛攻正南門,又是從十里之外而來,對其它城門的控制必然會有所放鬆。
於是,李傕便召集李氏子弟及親信將領,從西門出逃。
李傕一路狂奔,連夜不停,第二天早上到達槐裡城外時,跟在身後的西涼兵已經不到5千人。
天亮之後,李傕正想休息片刻,但見煙塵起處,二支大軍分別從左右向自己逼近。
李傕連忙再次上馬,率殘兵往前狂奔,逃了不不到五里,前面一支兩萬多人的大軍立在路口嚴陣以待!
李傕展眼望去,但見當先一人,身軀魁梧,面如冠玉,目似朗星,手持玄鐵青龍戟,跨下騎著一匹高大的紅獅馬,正是王嵩王高山!
原來,賈詡早就料到了李傕必然乘機突圍,而且突圍必走槐裡,所以,開戰之後,王嵩便直接帶了三萬軍隊來到了槐裡,其中二萬軍隊在當道列陣,剩下一萬則分成左右各五千人,從兩側包三人李傕,以防李傕逃脫。
李傕這五千多人狂奔了一整夜,人困馬乏,哪裡還有力氣作戰?何況面對的是三萬幷州精銳?
看到李傕狼狽的樣子,王嵩哈哈大笑道:“李將軍別來無恙,本候爺在此等候多時了。”
李傕嘆了口氣道:“冠軍侯足智多謀,我不如也,今日敗得心服口服。”
王嵩也長嘆一聲道:“李將軍,若只論帶兵打仗,決敵沙場,我未必會贏得了你。
但是,我曾經說過“官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不是敗給了我,你是敗給了這天下百姓!”
李傕默然無語。
王嵩接著又道:“時至今日,你也該好好地想想那些被你們殘害的百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聞”,這些都是拜你等所為,到今天為止,因為你們的暴行和亂政,導致了至少上萬百姓的死亡!”
李傕聞言,心裡憋得非常難受,突然大聲叫道:“我知道今日難逃一死,可是我不服!若非皇帝昏庸,奸臣當道,董公又怎會行大逆不道之事?董公本來是拒胡保民的英雄,一生身經百戰,功勳無數,可皇帝和朝中奸臣硬是要往把他死裡逼,董公無路可走,才只好行此挾天子之事。洛陽之變,天下之亂,其根源又豈在我等身上?”
王嵩默然片刻,沉聲喝道:“董卓已屍骨無存,是非功過,自由後人評說。可是你,你身為飛將軍李廣後人,卻為虎作倀,助紂為虐,不覺得辱沒了你的先祖嗎?”
李傕虎目含淚,大聲抗辯道:
“我隴西李家世代為將,為大漢朝鎮守邊強,每一代人都有大量李氏子弟戰死沙場。立下的戰功,數都數不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