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時分,西涼軍潛行了到王嵩的大營外,李傕一聲令下,七萬大軍燃起火把,從三個方向攻入王嵩大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晏明、李勇、郝萌帶領軍隊且戰且走,快速向渡口城堡撤退。西涼兵勢如潮水,很快就攻佔了王嵩一半的營地。不過李傕卻感覺到了不對勁,太容易了,太輕鬆了!正疑惑間,李別跑過來大叫道:“快看我們的大營方向!“
李傕轉身一看,自己的營寨方向的天空特別的亮,隱隱有火光閃動。
黑夜之中,相距十里能看到火光,必然是出了大事。李傕身經百戰,哪裡不知道又中了王嵩反夜襲之計?
“快,鳴金收兵!”李傕大聲喊道。
卻說王嵩用賈詡之計,乘李傕前來襲營,將主力調出,反襲李傕的營寨,大破西涼軍營寨。
胡封僅帶千餘人拼死突出重圍,其餘軍士見突圍無望,紛紛投降。一應糧草輜重皆被王嵩繳獲。
王嵩將降兵仍舊交給華雄,利用華雄在西涼軍中的威望,將西涼兵收為己用。
李傕雖然也攻破了王嵩的營地,但卻無所繳獲,王嵩的糧食輜重早就存放在渡口城中,守營的軍隊也是邊打邊退進入城中。
這就是有城池和沒城池的差別,王嵩丟了營寨,糧草在城池中不會丟。
而李傕丟了營寨,則將糧草也一併丟得乾乾淨淨。
李傕損失了2萬人和糧草輜重,只好引軍後退50裡下寨。好在李傕是在自家地盤上做戰,糧草輜重隨時徵調,不會有太嚴重的缺糧危險。雖然損失了3萬多人,但仍有一戰之力。兩軍重新進入相持階段
然而,不到三天,戰局又有了新的變故:郭泛防守的西涼軍要塞被駐守函谷關的郭嘉攻破了!
李傕接到郭泛傳來的訊息,長嘆一聲,神情非常落陌,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
李別對李傕說道:“幷州軍現在可以從函谷關進入關中,我們將王嵩堵在黃河渡口已經沒有意義,不如收縮兵力,堅守長安,用長安高大的城牆,來消耗王嵩的兵力。”
李式也開口道:“有十萬軍隊防守長安城,王嵩不可能攻破,待王嵩力盡,我們再與之決戰,必然大破王嵩。”
李傕聞言,又重新振作起來,傳令全軍退往長安。
此時,王嵩也接到了郭嘉的來信。
原來郭嘉看到李傕去左馮翊攔截王嵩之後,便故意示弱於郭泛,並故意假裝從函谷關調兵,使函谷關中只剩一萬守軍。
郭泛發現了函谷關幷州軍的真實兵力只有一萬後,便認為王嵩只會堅守函谷關而不會再從函谷關進攻,這樣的話,西涼軍在要塞中屯兵五萬有點多餘。於是郭泛決定讓李蒙領2萬西涼兵防守要塞,親領3萬大軍去協助李傕,只要合力將王嵩趕出左馮翊,則這次的關中之戰就算是西涼兵軍勝利了。
郭泛剛剛率軍離開,駐守要塞的李蒙,便迎來了一位熟人楊阜。
楊阜字義山,曾是張濟的重要幕僚,隨張繡賈詡投降王嵩後,王嵩見其為人機敏,且能言善辯,便讓其在郭嘉手下做事。
因為張濟與李蒙頗有交情,做為張濟帳下重要幕僚的楊阜,李蒙也算是舊識。
李蒙見到楊阜之後,便屏退左右,開口問道:
“聽說義山兄隨張繡投了王嵩,可有此事?不知義山兄此次前來,有何指教?”
楊阜一聽,便知有戲,遂開口問道:
“將軍可知昔日西涼軍中大將,有幾人追隨了冠軍候王嵩?”
李蒙道:“據我所知,有華雄,張繡,楊奉三人。”
楊阜搖了搖頭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嘛,還得加上伍習和老將王方。”
“王方?“李蒙長嘆一聲,頓坐在胡椅上久久不語。李蒙與王方,相交莫逆,情同兄弟。
沒想到王方也降了王嵩。董卓身死,獻帝東歸,西涼軍群龍無首,互相征伐,各奔東西,離敗亡不遠了啊。自已再不謀劃退路,恐怕就晚了。
遲疑了下,李蒙又問道:“王方曾經受董卓派遣,挖了皇帝的祖墳,為董卓斂取皇室陵墓中的殉葬財物。這樣的人,冠軍侯也能收留?”
楊阜道:“冠軍侯曾有言:“官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冠軍侯眼裡,最重要的乃是百姓,而非皇帝!
皇帝無道,以至天下大亂,百姓流離生靈塗炭,便是被挖了祖墳也是咎由自取。”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