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
經過董卓之亂,昔日繁華的當今世上第一名都洛陽,如今隨處可見的只是嶙嶙白骨、頹牆斷壁以及叢生的雜草野樹了。
不過,縱然如此,卻並不妨礙王嵩把這裡當成一塊寶地。
洛陽地處黃河以南的支流洛河之畔,卻又不遠離黃河,海拔位置要高出洛河與黃河交匯口50米以上,受黃河水患的影響很小,而且還可以以黃河為北方屏障,黃河北方又有太行山阻隔。洛陽八關,將洛陽拱衛得如銅牆鐵壁一般。
伊洛河與黃河交匯處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足以養活數百萬的人口。
函谷關是關中地區通往中原的唯一通道——控制了洛陽也就等於是控制了中原與關中之間的唯一通道。
洛陽城內的建築大部分已經被燒燬。可以說已經是一座廢棄的空城。但不可否認的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城市建設基礎。
洛陽城做為東漢的都城,已經有了160多年的歷史。其城牆高13米,碟高1.6米,東西長2.7公里,南北長4.2公里,夯土城牆寬1425米。
四面共有12座城門,東、西面各3座,南面4座,北面2座。
城內大街連通各個城門,寬度為2040米,共分成24段。
程昱與華雄帶著五萬軍隊,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洛陽城的大小街道大致清理出來。
然後,王嵩調拔了大量資金和人手,開始著手重建洛陽城。
而關於人口方面,由於洛陽之亂時,人口被大量遷走,為了重新聚攏人口,王嵩同樣對外發布與幷州一樣的政策,免稅三年,提供糧種耕牛,官府免費提供第一年的糧食和安家費用,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中原各地百姓前來洛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在王嵩沒有佔據洛陽之前,洛陽因董卓之亂,百姓離散,已是廢墟,加上司隸地區仍在西涼軍手中,沒有哪路關東諸侯想要接受洛陽。
如今王嵩收復了河東郡和弘農郡,控制了函谷關,將西涼軍勢力鎖在了關中,這洛陽城立刻就成了一塊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
所以,王嵩佔據洛陽這件事,便是踩了曹操的底線,也讓袁紹患上了紅眼病。
許攸對袁紹說:“王嵩搶了董卓的過半財富,得以在幷州實行仁政,與民生息,幷州得以變成富庶之州。胡人被王嵩打慘,不敢南下,幷州又無外患。
若任由其發展,恐怕以後難以控制。如今弘農、河東、河內和洛陽都被王嵩佔據,對冀州的威脅並不比公孫瓚差,應該早點圖謀。”
於是袁紹親自寫了一封信,派辛評為使者,將信送給王嵩,又讓高幹領5萬大軍,南下屯兵在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