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張合之後約十里的顏良,在得知張閤中計之後,連忙趕來救援。在快要接近戰場時,一陣號角響起,鄒丹領一支騎兵從左殺來,鮮于輔領著一支騎兵從右殺來……
顏良的騎乒也如張合的騎兵一樣,陷入了混亂和苦戰之中。
而此時袁紹的後軍,尚在三十里外,又以步兵為主,根本無力救援。
最先潰敗的是張合的軍隊,潰兵後逃,又衝亂了顏良的軍隊。
張合與顏良憑藉過人的勇武,殺透重圍,向後狂逃。
公孫瓚隨後掩殺,殲敵二萬餘人。袁紹的騎兵本來就只有五萬人,一下子損失了二萬多人,可謂是傷筋動骨。
此消彼長,經此一戰,公孫瓚與袁紹之間實力的對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由於王嵩這個穿越者的影響,公孫瓚不僅打勝了龍湊之戰,還打贏了第二次界橋之戰,河北的局勢,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公孫瓚大勝了一場殲敵近兩萬人!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可是,現在全世界最鬱悶的也要數公孫瓚了,因為糧食已經吃完了!
明明可以乘勝追擊,一舉打敗袁紹,糧食卻沒有了!雖然收拾戰場上的死馬,可供全軍省著點吃上三天,但如果三天之內打不敗袁紹,那就只能是全軍覆滅的下場。
多好的機會啊!卻只能這樣白白地放棄!
如果兇殘軍師程昱在場,一定會勸公孫瓚將戰場上袁軍的屍體做成肉乾,以充軍糧,原本歷史上程昱就是這樣幫曹操的……
可惜,程昱不在這裡,公孫瓚也不是曹操,沒有曹操的狠辣!
亂世爭雄,不僅比智力、武力、勢力,還要比誰更狠辣!
所以公孫瓚註定成就不了曹操那麼大的事業。
鬱悶的公孫瓚只好在第二天就率軍撤退回幽州。在撤退途用,大肆劫掠冀州百姓,奪百姓的糧草用作軍糧,勝似盜匪過境,引得冀州百姓切齒痛恨。公孫瓚在冀州民心盡失。
袁紹大敗了一場,損兵折將近二萬多人,心中驚慌不已。
袁紹想起此戰要不是許攸勸阻了自己,可能全軍都鑽進了公孫瓚的圈套,那樣不僅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可能連自己都有生命之憂,因此,袁紹對許攸又高看了一眼。
此時,許攸又獻計讓袁紹不要追擊公孫瓚,只派人跟在公孫瓚後面接受其放棄的郡縣,救濟被公孫瓚劫掠的冀州百姓,使百姓痛恨公孫瓚,並感恩袁紹。
論起智謀,公孫瓚的手下與袁紹手下相比,完全不是在同一個頻道上,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掉進在袁紹挖好的坑裡。
從此,冀州重新被袁紹全部控制,冀州百姓也因痛恨公孫瓚而擁護袁紹,袁紹在冀州的統治得以穩固。
公孫瓚贏了戰爭,卻輸掉了冀州的民心,雖勝猶敗;
袁本初輸了戰爭,卻贏得了冀州的民心,雖敗猶勝!
王嵩得到這一訊息,感到徹底無語了。
王嵩的本意是支援公孫瓚去打敗袁紹的,因為在王嵩看來,公孫瓚比袁紹要好對付得多。但是這一次王嵩失算了。
公孫瓚只是對外與胡人戰爭中的英雄,而於政治一道,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幼稚。明明收攏的馬肉可供公孫瓚退回幽州,卻還要洗劫郡縣,擔一個盜匪般的惡名,也真是失策得讓人無語了。
王嵩手中拿著外情局送來的情報,長嘆了一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