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趕走了董卓,也不再受朝廷約束,人人都可做土皇帝了。
最明顯的是——太守、州牧之位,不必朝廷任命,可以直接傳給自己兒子了……
比較倒黴的是喬瑁,做為討董的號召者,在討董結束時,卻被自己人劉岱給殺掉了。
其實,直到此刻起,原來還是半遮半掩的亂世的序幕才徹底拉開:漢室朝廷名存實亡,諸侯開始任意攻伐,無須有任何顧忌。
王嵩回到太原後,召集諸文武官員議事,論論當前的形勢和發展的戰略。
幷州北方胡人勢力已終被王嵩打殘了,只有烏桓稍微強大些,烏桓與幽州接壤,也沒敢再到幷州來生事。北方公孫瓚和劉虞,也不會進攻幷州。所以現在的威脅不再是來自北方,而是東方的冀州和南方的司隸地區。
於是王嵩對上郡,定襄郡以及上黨郡的軍事民政體系做出較大的人事調動。
杜襲為上郡太守;王景任定襄郡太守;荀攸調回州牧府任薄曹從事;程昱調回州牧府任從事祭酒;調關羽為上黨太守;拜高順為平虜將軍扼守上黨壺關。
隨後,王嵩將華雄拜為偏將軍。將俘虜的6000多西涼兵交給華雄帶領。
鑑於西涼軍之前的軍紀方面的問道,王嵩派出專門的軍紀官員協助華雄,嚴厲整頓西涼兵的軍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華雄在西涼兵中威望極高,西涼兵的整頓也非常順利。
王嵩以前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雁門郡,但現在,太原郡不論是自然條件還是地理位置都勝過雁門郡很多,所以,王嵩將汽油提煉,肥皂製造,烈酒釀造,武器製造,等重要作坊,也全部搬到太原郡。樓煩鐵礦,離太原很近,也劃歸太原管轄。
馬均來到幷州後,王嵩組建了個將作局,拜馬均為將作局長。將武器製造,研發,金屬冶煉,農具改良等相關部門,全部劃給將作局負責,相當於朝廷的將作大匠。
為了提高匠人的待遇,王嵩給匠人分出等級,參考後世的工程師資質等級,不同的等級,享受不同的待遇,等級最高的匠人馬均,待遇等同於太守。除此之外,對發明創造和改善改進,都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
馬均與工匠們一起,對投石車進行了改進,將漢代的投石車,改成了連環投石,但射程卻達不到原來的要求,使用壽命也不盡人意。
王嵩參觀之後,現場指導馬均關於軸承的原理和製造方法。幷州現有的鋼鐵技術,已經具備了製做軸承的能力。
王嵩的這一不經意的指點,立即為馬均等人開啟了一扇科技的大門,使製造業出現了革命性的改變。軸承工業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幷州的車輛,水車,機關製造等很多領域。
連環投石車在採用軸承為轉動件後,又在很多關鍵位置使用優質鋼材代替木頭,使其射程更遠更準確,而其本體的重量則更輕,更便於攜帶和拆裝。
除此之外,在武器方面,馬均研製出了連弩,可連射五支原本的歷史上,諸葛亮老婆黃月英在此基礎上改成連射十支)。為此,王嵩給騎兵每人裝備了一副連弩,使騎兵戰力大增。
樓煩的鋼鐵產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幷州的需要,但王嵩仍然嚴令禁止向外銷售鋼鐵,多餘的鋼鐵全部塗上油脂,存放在一個又一個的大倉庫中,等以後地盤擴張時,再開封使用。
鋼鐵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每增加一郡地盤,都需要有海量的鋼鐵投下去。只算一下農具:平均每人50斤鐵製農具,500萬人,就需要25億斤鋼鐵!也就是12.5萬噸!以現在樓煩鐵礦一天200噸的產量,只是農具用鐵就要625天時間才能生產出來。其它武器啊,建築啊,都要用到海量的鋼鐵。而且鋼鐵還是一種消耗品,會鏽蝕,會報廢。
當然,除了樓煩之外,在上郡,上黨定襄等地,也有比較豐富的鐵礦,陸續有冶鐵作坊投產,但全都是隻採用傳統鍊鐵法,考慮到技術的暫時保密。王嵩只允許在樓煩採用高爐鍊鐵法。
石油的分餾提純工藝,透過馬均等工匠的改良,已經可以分餾出汽油和煤油兩種有用產品。至於柴油,即使分餾出來,在這個時代也沒任何用途,只能倒進廢棄的山谷掩埋掉。
教育的發展是重中之重,但教育的發展,首要的問題是識字,古代的繁體字太難認又難寫,直接導致了識字率難以提高。
王嵩決定首先解決難認的問題,他讓蔡邕找來學院的老師和一些優秀聰明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漢語拼音,用了十天的時間,教會了他們漢語拼音,然後讓他們去所有學校推廣。
管寧,陃原和蔡邕等人將漢語拼音奉為至寶,對王嵩大為讚賞,認為古今聖人,也不過如此。
從此以後,漢民族的教育事業,將出現巨大的進步!對胡人的同化也便利許多。
設想一下,你學英語如果沒有學音標,學起來有多難?何況是動不動幾十劃的繁體漢字。
關於繁體字難寫的事,王嵩也計劃逐步在幷州推行簡化字。此舉得到了蔡邕等人的大力支援。但程序會是非常緩慢的,尤其是,現在王嵩地盤還小,無法全面推廣,估計沒有幾十年是不能在全國完成推廣的,只能慢慢來。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