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出列道:“諸侯各懷私心,見利則趨,見害則避。聯盟必然一盤散沙,恐怕不會有好的結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嵩又道:“那麼,我們來猜猜,董卓會怎麼做?”
“洛陽有八關之險,只要謹守洛陽八關,關東諸侯便無可奈何。“戲志才道。
郭嘉站起來道:“若我是董卓,當遷都長安。關東各地盡反,結成聯盟,要打敗也不容易。
若遷都長安,守著函谷關天險。關東軍沒了外敵,必然內亂,待其內亂,再帶兵出關逐一攻之,各個擊破,應該是董卓最好的選擇。”
“善,奉孝和志才都說得不錯,既然如此,當如何應對?
郭嘉道:“兵法有云“兵爭為利”,主公此次出兵,亦當先思考如何獲利。”
王嵩取笑道:“看來奉孝也成財迷了。”
“主公,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用主公自己的話說,就是上樑什麼下樑什麼的,哈哈……”
“好你個郭奉孝,竟敢這樣我,你要不說出個所以然來,罰奉一年!”王嵩佯怒道。
“呃,……這個……,財迷也沒什麼不好,入的是幷州府庫,又不是私人庫房。為幷州百姓謀福祉而做財迷,非主公這樣品德高尚者而不為也。”郭嘉連忙恭維道。
王嵩又道:“關於好何獲利,你也具體說說吧。”
郭嘉道:“剛才我們已經談到,董卓可能會退往長安,如果真是這樣,那皇宮國庫裡的財物可是不少。而且以董卓之貪婪,恐怕會將洛陽的世家大家洗劫一空。這批財物,我們要是能劫下一部分,用於幷州發展,豈不美哉?”
眾人聞言,盡皆讚歎。
經過討論,王嵩決定兵分兩路,一路5萬人,以郭嘉為軍師,趙雲為主將,高順,徐晃,張遼為副將,負責佈局應對董卓撤退事宜,主要戰場在洛陽弘農到函谷關一帶。
第二路由王嵩親自統領,以戲志才為軍師,率張飛,典韋,許褚等將,領1萬幷州狼騎前去酸棗會盟。
因為洛陽司隸都在董卓控制之下,從太原到酸棗只能走壺關,經太行山脈的滏口陘,從冀州繞道,路途稍遠,等王嵩趕到酸棗時,其他諸侯已基本來齊。但見營盤錯,帳篷連綿幾十裡,聲勢非常浩大。
王嵩剛在連營邊上沿紮下營寨。胡車兒來報說袁紹和曹操來訪。
王嵩連忙出帳相迎。袁紹看了看王嵩左右兩個手持精鋼糞叉巨漢,忍不住哈哈大笑。
唯有曹操識貨,眼冒金光,連連誇讚二人為當世勇將。
王嵩與袁曹二人互相客套了一番,約定第二天一起去中軍大帳會盟之事,二人便告辭而去。
第二日,十八路諸侯齊聚中軍大帳,河內太守王匡出到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號令統計,方可進兵”
曹操說:“幷州牧王嵩,剿滅匈奴,威震天下,戰功赫赫,當為盟主。”
袁紹臉一黑,也不多言,只是看向王嵩。
王嵩一笑道:“嵩尚年輕,絕不能坐此盟主之位。我看南陽太守袁術和渤海大守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乃我大漢朝名相之後,這盟主位,當從袁公路和袁本初二人間推選。”
袁術聞言,面有得色。
誰知北海太守孔融站起來道:“渤海太守袁紹,當世人傑也,可為盟主。”
眾人紛紛附議,公推袁紹為盟主。唯有袁術一臉鬱悶。
袁紹假意推辭,眾人都說:“非本初不可。”
吃像不能太難看,按照“慣列”是需要“三辭”的。袁紹推辭了三次之後,才欣然應允。
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壇。
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讀畢盟誓發言稿後,袁紹帶著一眾諸侯一起歃血為盟,升帳議事,共商討董大計。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