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裴清殊自己都不知道,等他到了太上皇的那個年紀,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像太上皇當初那麼灑脫地放手讓權。
畢竟坐久了天下第一人的位置,再將它交出來,哪怕是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
老寧國公去世之後不久,裴清殊接到太上皇從河北行宮送來的四百裡加急信,說是他想回京送老友最後一程,順便參加十四的婚禮,然後再回行宮。
他寫信的目的,是想問問裴清殊,可要他帶著婉晴一同回來。
裴清殊想了一下,還是決定讓婉晴暫時留在了行宮裡。畢竟她才剛剛離宮三個月,這麼快就回來的話,恐怕眾人好不容易忘記的事情,又會重新記起。
這三個月來,裴清殊和太上皇一直都在通訊,說的主要就是婉晴的事情。
據說剛去行宮的時候,婉晴整日裡不吃不喝,也不理人。
太上皇親自喂她,卻被她打翻了飯碗。
太上皇雖說已經退位,但若論身份地位,他甚至在裴清殊和兩宮太後之上,是這天底下一等一的尊貴之人。
見大公主竟敢對太上皇這般無禮,當時在場的所有太監和宮女全都嚇得跪倒在地。
就在他們準備著迎接太上皇的暴怒,甚至是遷怒的時候,卻見太上皇親手撿起了大公主腳底的一塊碎瓷。甚至還和聲細語地囑咐大公主,讓她小心腳下,不要被瓷片紮到了。
宮人們嚇壞了,趕緊上前打掃。
等他們打掃幹淨之後,太上皇就讓他們退了出去。
信裡,太上皇只告訴裴清殊他給婉晴講了兩個故事,婉晴便開始乖乖吃飯、聽他的話了。
不過,在裴清殊的再三追問之下,太上皇都沒有告訴裴清殊,他和究竟婉晴說了什麼。
……
裴清殊剛剛當上太子那會兒,帝師嶽安就向他強調一個道理——“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身為帝王,必須要努力達到“中”與“和”的狀態,國家方能政通人和。
除了皇帝自己內心的中與和之外,學會使用制衡之術,也是為人君者的必備能力之一。
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都要廣泛使用制衡之術,以掌控全域性。
之前傅煦的前妻容嵐在宮中掀起腥風血雨的時候,裴清殊還擔心容家勢大,在想著該怎麼不動聲色地壓制容家,甚至還曾想過為容漾之子和自己的外甥女牽一根紅線。
誰知轉眼之間,老寧國公突然身死。
雖說從表面上來看,老國公早已不問政事,於容家無損,可按照慣例,父親去世,身為人子理應丁憂。
這樣一來,不管是新任寧國公、神機營指揮使容潭,還是裴清殊的二姐夫、兵部侍郎容漾,都要守孝二十七個月。
這麼重要的兩個職位若是拱手讓給他人的話,幾年之後,還真不知容家能不能有先前的輝煌了。
為了安撫容家,尤其是容潭和容漾,在太上皇回京之前,裴清殊又在私底下見了這兄弟倆一次。
容潭是老國公的嫡長子,又繼承了老國公的爵位,為亡父守孝二十七個月自然是沒得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