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聽烏適說,太子與守義侯在殿外相毆,難道歐陽卿你也參與其中。”
“陛下,太子在乾坤殿外毆打守義侯,老臣看著不成體統,上去勸阻,不想太子竟罵臣老梆子,還威嚇老臣,陛下您要為臣主持公道啊!”
“歐陽卿你先起來說話,奧斯何在。”
白川代為回答:“臣已命軍士將他送醫療室治療去了。”
紫川秀心道不想臨兒竟如此剛烈,此時若問他,他必坦然承擔,為了意氣,或還會大包大攬。
為了顯得公允,紫川秀不問紫川臨而問白川:“白川你把事情的始末說來給朕聽。”
白川哪能不明白秀川陛下的心思,將自己在殿外看到的事情經過一番修飾講了出來,末了還為紫川臨和奧斯求情:“太子殿下和奧斯兩人年輕氣盛,純屬意氣之爭,臣請陛下勒令他們兩人做出深刻檢討。”
紫川秀又命烏適傳來醫生,紫川秀問:“奧斯傷勢如何。”
醫生恭敬道:“回陛下,守義侯受的都是皮肉傷,並無大礙,只要安養兩月即可複原。”
知道奧斯沒事,紫川秀心中的石頭落地,臨兒雖然胡鬧,卻也知道分寸。
“紫川臨與奧斯,身為太子與大臣,當眾互毆,實在是斯文掃地,朕令你們回去做深刻檢討,各自交一份檢討書到朕的禦書房,沒有朕的命令,不得出家門一步。”
“陛下,太子屢犯過失,如比輕便了事,恐難讓人心服。”對紫川秀的偏坦,不少紫川系的官員表示不滿。
歐陽修見有同僚呼助,再次跪下去:“陛下要為臣做主啊!”
“歐陽卿,太子與奧斯不過年輕人意氣之爭,你是朝中老臣,就不要與他們年輕人一般見識了,這樣吧,朕讓太子給你道歉;太子還不與歐陽大人道歉!”
歐陽修早在議立蒙流芳為太子妃的事上就與紫川臨過不去,紫川哪肯給他道歉。
“兒臣至今不知何以要向歐陽大人道歉,請父皇容兒臣反省後,思及錯在何處,再與歐陽大人道歉。”
明輝深知秀川陛下對紫川臨寵溺極深,但見他如此跋扈,也是看不下去,示意紫川系要員,交通運輸部長鄧寅路表示異議。
鄧寅路與吳華是結義兄弟,對紫川臨早有不滿,得到明輝的示意,急不可耐的上前一步:“陛下,太子乃帝國儲君,一言一行皆為臣民表率,今太子孝身縱酒,是為不孝,毆打朝官,是為不仁,辱罵公卿,是為不禮,太子做出如此不孝不仁不禮之事,僅令居家反省,不足以使殿下認識錯誤,臣請陛下對太子加以重訓,以服天下。”
紫川秀不高興了,卻是怒而不露:“鄧卿以為該如何處置太子,才能讓太子認識錯誤。”
鄧寅路道:“陛下乃有道明君,何不效法前朝賢君,放秋離以西沖,將太放逐一苦寒之地,待太子反省了錯誤,再接太子回朝。”
光明帝國第二十四代皇帝林秋離,是光明帝國有名的盛世明君,其為太子時,依仗自己是二十三代皇帝林兆民的獨子,欺男霸女胡作非為,朝野對其怨聲載道,林秋離最出名的事是在太極殿當眾打死諫議大夫,林兆民忍痛將其逐出遠京,流放至萬裡之外的西沖海島,下令官府不得資濟,民眾不可給食,林秋離被迫在西沖島田耕、漁狩,深切感受到民生的疾苦,五年後林兆民病重,百官迎其回遠京,林秋離登基後,減賦利民,廣納賢土,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秋離盛世,終成為一代明君。
紫川臨大怒:“朕的臨兒雖年輕氣盛,在民間卻是廣有賢名,你敢拿臨兒與林秋離少時作比,來人,將鄧寅路拉出去杖二十。”
明輝沒想到鄧寅路會如此急切,陛下又如此護犢,連忙出列攔阻:“陛下留情啊,鄧大人言雖有過,但請陛下看在他也是出於對太子的關愛,饒其杖刑。”
“今日看在明輝大學士為你求情份上,姑且免你杖刑,再有敢亂言者,當廷杖斃。”紫川秀怒氣沖沖的說完,拂袖而去。
陛下如此袒護,太子如何能不跋扈;這些大臣向任性的父親狀告他兒子任性,白川搖搖頭很是無語:“大家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