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風赫出了東宮問許德贊:“許兄,那位姑娘是何人?竟讓阿臨苦惱。”
許德贊何許人也,不該問的絕對不問,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羅琳之事是紫川臨的隱諱,流風赫雖與紫川臨相稱兄弟,他也不會說出羅琳之事,只推說:“她是極東貴族,家遇大變故,蒙姑娘收留了她在身邊。”
流風赫也是明白人,看出許德贊有意搪塞,轉移話題,與許德贊聊起蠻族的趣聞。
三千多名旗本級以上官員在六月前抵達帝都,五月最後一天,秀川陛下在前元老會堂賜宴,各部門長官,各軍區除東荒統領陳誠外悉數到場。
寬敞明亮的元老會堂略顯擁擠,但不能阻擋大家的興致。親朋之間,戰友之間,師生之間或捉對相談,或三五圍成一堆,彼此相互問候,交流時局,主要話題就是廉政院,吳家,太子納妃。
人群中有人道:“昨日的清風行動,盡拿吳家官員,看來吳華是鐵定要下野了。”
有人附合:“是啊,除了些小魚蝦,就數吳家損失最大。”
“也不知吳華怎麼惹得陛下不高興了,自家倒黴也就算了,搞出個廉政院,不知道會牽連遺害多少同僚。”
另一人看看周圍,見四下沒人留意小聲道:“你還沒聽說嗎,吳華與太子不合,反對東宮議政,阻撓太子納蒙氏為妃,太子大怒,向陛下討了廉政院差事,自然就拿吳家祭刀了。”
“原來是這樣啊!那他吳華也真是活該。”外地進都的官員們恍然大悟。
相似的話題在無數個圈子流傳,大家取得共識,廉政院是為太子打去政敵的,與自己無甚關系,當然,還要自己有明確的認識,不能像吳華那般不開眼,上趕著往刀口上撞。
七時許,太子紫川臨駕臨現場,與她同來的還有蒙流芳,蒙流芳公然挽著他胳膊,百官驚呀後爭搶著圍上前問候:“下官洛克省長羅章見過殿下,下官桐城市長馬浩然參見殿下”
…………
人太多了,紫川臨無法一一回禮,擺手示意他有話說,人群好一陣子才安靜下來。
紫川臨清清嗓子:“感謝各位大人於百忙中趕到帝都參加母後的移靈大典和臨的成年之禮。”說罷深深的躹了一躬。
群臣自然要回禮:“臣等深感榮幸!”又一番馬屁:“今見太子,帝國盛世延綿有望矣!”
紫川臨繼續道:“列位大人平日天各一方,難得今日能與諸君相聚於此,臨甚高興,也希望大家不要拘束。”說到此,紫川臨從侍應生託盤中端起酒杯舉起:“來來來,請諸君滿飲杯中酒,臨先幹為敬。”
飲罷杯中灑,紫川臨向百官介紹蒙流芳:“這位美人是奧斯統領的千金蒙流芳小姐,大家敬美人一杯如何。”
“蒙小姐請……先幹為敬……”能列席此地的都是聰明人,如何不能聽出太子話中意。
列位大人請隨意。看到群臣如此上路,紫川臨極為高興,與蒙流芳相攜前往二樓。
一樓是地方官和軍官所在,二樓是都官和統領級軍官,上來二樓後,自然沒有一樓熱鬧。
見到紫川臨,英木蘭,蒙拿等流風皇後系的官員第一時間迎上來問候。
蒙流芳放開紫川臨:“孩兒拜見爹爹。”
蒙拿高興道:“數年不見,我兒已然長大,好好好!”
白川,明羽,羅傑,梅羅等帝系人馬也過來參見,紫川系的人心中有恨,然禮不可廢,在明輝的帶領下,也來參見太子殿下。
在人群中,紫川臨看到一位熟人,自己的文師明文,君臣之禮後,紫川臨嚮明文行師生之禮,並邀請明文前往東宮做客。
“殿下盛情,理應赴會,不知殿下戎馬數年,可還記得宮商角徵羽否?”
“先生所教,臨不敢忘。”
明文哈哈大笑:“既如此,酒會結束,明文與殿下同行。”
酒會在十點結束,蒙流芳隨蒙拿去奧斯駐帝都辦事處敘親情,紫川臨與明文同坐一車返回東宮,擺好瑤琴溫好酒,紫川臨準備撫一曲《故人》,侍衛不停來報:“旦雅軍區普欣來訪。”
“海軍俾道夫來訪。”
還有很多省長來求見,明文笑道:“看來今日是無法聆聽天籟了,改日請殿下到府下暢飲如何。”
紫川臨無耐:“也只好如此了,許德贊,代我送先生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