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醫院裡總有很多人壽終正寢,在火化之前放在停屍間裡,藍天陽發現火化的弊端很多,火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才能將人體焚化,焚化過程中又會産生大量的煙塵排放到大氣中,著實是個高能耗高汙染的行為。
而且人體中隱含的這個時代的印記也被徹底焚燒了,我們可以透過研究古代的屍體來研究古代人的生活,來研究很多歷史的秘密,那未來的人如何研究我們這個時代呢。
藍天陽發現,這火化原本是為了節約木材,透過改變人們的喪葬習慣,不再以棺木下葬,政府高層的出發點也不是強制的,但到了下面實行時,火化率成了一個考核指標,很快火化就成了強制執行了。
剛開始鬧出了很多糾紛,後來人們也就習慣火化了,但是喪葬習慣卻沒有改變,即使火化了,很多地方依然是將骨灰盒放在跟以前同等大小的棺材裡下葬,而且還要放上很多的物品陪葬,真是適得其反。
其實人們的觀念依然是沒有改變,有的地方有人以假人冒充屍體,然後將真屍體下葬,最後事發再被挖出來強行火化。
可見很多人更喜歡保留屍體,藍天陽找人打通關系,結合醫院的停屍間格局,建了一個新的陵園,陵園有巨大的封閉地庫,裡面是巨大的屍體存放格,地庫是低溫全封閉的,裡面充滿氮氣,使屍體不腐,只有一個入口處,可以將存放屍體的棺材從這裡放入。
裡面是全自動化的機械裝置,會將屍體自動放入格子裡,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取出,但要走嚴格的流程,在地面是雄偉的祭祀塔,裡面有公共的祭拜堂,在死者的生辰忌日可以播放死者家屬準備的死者生平資料,也有高階的祭拜室,專為某個家族或者某個人準備,當然了,所有這些都是要付費的。
雖然不能採取以前那樣的喪葬方式,但能夠將屍體長久的儲存下來,這種方式還是大受歡迎。
藍天陽也做了很多限制,比如說只能採用藍天集團提供的玻璃棺材,陪葬品的總重量必須限制在兩公斤以下,祭拜不得焚燒任何物品,等等。
藍天陽這些限制的出發點也是為了保護環境,雖然跟很多人的傳統理念沖突,但儲存屍體的意願畢竟更強,那麼多人在排號呢,不趕緊搶個位置,就只能去火化了。
在藍天集團蓬勃發展的過程中,藍天集團開始合併很多其他公司,對於那些公司來說,管理流程不如藍天集團,股東又要從公司抽取分紅,産品價格質量都沒有優勢,員工福利也沒有優勢,優秀的人才很容易流向藍天集團,很容易就會被藍天集團合併。
合併的情形往往是這樣的,藍天集團的工程師並不是想搶他們的飯碗,只是看不慣他們的生産方式,於是給對方誘人的條件談收購,大部分公司都會同意,因為剛開始有少部分不同意的公司,在藍天集團自己開展專案後,很快面臨巨大的競爭劣勢,最後還是慘淡收場,還不如剛開始就賣給藍天集團。
藍天陽收購之後,頭一件事情退出股市,股市的目的是賺錢,賺錢的優先順序遠遠高於生産,這是藍天陽不能接受的,然後就是人員整改,藍天陽最看重的是人才,再好的流程,在某些人手裡,也會變味,必須將這些人清除出去,留下那些內心裡真正認可流程的人,這樣流程才能穩定,並能得到持續改進。
到了藍天陽七十多歲時,經過藍天陽和他精心組建的總策劃部幾十年的努力,藍天集團成了一個巨大的工業企業,而且幾乎是唯一的工業企業。
員工有幾億人,幾乎每幾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藍天集團的僱員,幾乎這個社會上所有産品都是藍天集團生産的,從農業到工業,從採礦到生産,從衣食住行到醫療殯葬到基礎建設,可以說是從出生到死亡的全套物質保障。
總策劃部精心設計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非常好的將巨大的企業整合在一起,高效的生産流程,快樂的工作氛圍,高質量的産品,給所有人提供了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
到了後來連軍工産品也幾乎全部由藍天集團生産,很容易就變成這樣了,當某一個政府開始讓藍天集團生産武器時,其他的政府如果不這樣做,那隻能意味著自己的武器比別人越來越落後。
藍天集團壟斷了軍工之後,很大的促進了世界和平,顯然,大家用的武器都是一樣的,打起來誰也佔不到便宜。
藍天集團曾經被反壟斷調查,但經過調查發現,藍天集團不是貪心的企業,有制度控制産品的利潤率,一旦拆分,生産管理成本就會提高,那隻能提價,而這些年藍天集團對遏止通貨膨脹起了很大的作用,反壟斷調查也就作罷了。
就這樣,藍天集團幾乎成了一個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系統,專門負責給所有人的生活提供物質保障。
藍天集團主要專注於基礎的生産性行業,但還是有很多其他的行業藍天集團是不參與的,比如說藝術,音樂,影視,傳媒,遊戲,特色餐飲,娛樂等服務型行業。
但在藍天集團廉價商品的保障下,這些行業的公司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環境,大眾不需要太多的花費就可以讓日常的生活得到物質保障,自然就能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精神享受上,所以到了最後,整個社會呈現出一派夢幻的景象,人們可以盡情的享受生活,盡情的娛樂。
然而有些可悲的是,藍天集團的工程師們默默的工作者,撫養著整個社會,而很多人甚至意識不到他們的存在。
藍天陽不想參與這些行業的原因是,這些行業需要的不是生産流程與技術,而是感性的靈感,藍天集團的框架對這些行業沒有太大作用。
不過藍天集團的工程師們大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去盡情玩耍,消遣愛好也好,陶冶情操也好,藍天集團都是很支援的,內部也有很多自發組織的協會,有些人還在外兼職,甚至有個別人成為了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