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鄧利維換人了,他換下了克里斯卡曼,上了卡蒂諾莫布里。
如同傑夫范甘迪所說的那樣,邁克鄧利維改變了快船的戰術。
邁克鄧利維的戰術其實一直就很簡單,他以前在快船執行的是擋拆發起,低位有中鋒固定陣型,兩翼卷切籃下再配合投射。整套戰術的驅動,靠的是發起擋拆的持球球員和埃爾頓布蘭德的配合。
埃爾頓布蘭德的身體狀況不好,他的小腿一直不舒服,核磁共振找不出器質性的缺陷。所以隊醫的治療建議,只能是讓他緩著打,慢慢的修養。
埃爾頓布蘭德額戰術地位必須下調,這本來對邁克鄧利維來說是個好訊息。但是趙樂這個球員好像會東西有點多,他精通所有的持球技巧。
可是趙樂的缺陷也明顯,趙樂跟科比布萊恩特、邁克爾喬丹都不一樣。後兩者會放大一切仇恨,他們都能打出統治級的防守表現,也願意用防守去統治對手。
趙樂不願意,趙樂復仇只在進攻端,他在防守端所消耗的精力,好像是經過精確計算之後得出的恆定值,超過這個精力,趙樂一定會划水。
“磨屁股”的陣地進攻打不了,純粹的攻勢籃球“趙樂持球創造”,快船也打不了。
趙樂能傳球,但傳球從來不是他第一位的選擇。本質上,趙樂還是一個超級攻擊手。
邁克鄧利維在劃分球員型別的時候,一直沒有把趙樂歸為科比布萊恩特那一類的球員,他把趙樂劃分在卡梅隆安東尼、特雷西麥克格雷迪那一類的球員當中。
這一類球員其實很難指導,他們天才橫溢,但你必須要容忍他的毛病。邁克鄧利維圍繞趙樂展開的戰術思路其實也很簡單——“讓趙樂持球創造,看他的極限在哪。”
在探清了趙樂的極限,底層的戰術邏輯也鋪設完成了,接著再根據鋪設好的底層戰術邏輯,以及趙樂的能力數的成長,去建設球隊的戰術和體系。
此時,邁克鄧利維執行的是快船的另外一種邏輯——快攻。
趙樂早已證明過自己在快節奏當中的強大,他喜歡快節奏的比賽。上賽季席捲ncaa的深紅隊,之所以得名“深紅風暴”,就是因為他們殺人的時候速度足夠快。
艾德琳克里莫此前給邁克鄧利維提議過打快,但一來她在球隊的地位比較低,本身她就是趙樂的關係戶。二來,她是個女人,還是個年輕、漂亮的女人,歧視是自然的。
但是因為趙樂的強勢,邁克鄧利維還是把艾德琳克里莫的話聽進去了,並且他還曾做過試驗。只是克里斯卡曼與快攻實在是不相容,所以他們放棄了打算。
今天對休斯頓火箭,快船如果不考慮一些新的戰術上的改變,他們會慢慢的被休斯頓火箭蠶食,一點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邁克鄧利維看到了試驗“快船風暴”的契機,所以他做出了改變。
卡蒂諾莫布里的上場,引來了一些球迷的歡呼。來到現場的,也有不少是衝著大姚來的。
他們對卡蒂諾莫布里這個球員是一點都不陌生的,卡蒂諾莫布里在大姚的新秀賽季,對大姚頗為照顧。他與好友史蒂夫弗朗西斯,一起為大姚的新秀賽季保駕護航。中國球迷對他一點也不陌生。
快船的快攻起來了,趙樂去給卡蒂諾莫布里擋拆,拆開之後卡蒂諾莫布里突破,再分給趙樂。
趙樂接球再殺籃筐,大姚在籃下被迫一防二,快船強擊籃筐的速度太快了。大姚轉身面對趙樂的時候,腳下沒站穩。但僅僅這一點機會,趙樂抓住以後就再也不放鬆了。
趙樂右腳踏出,他擠住了大姚再向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