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個暗示,其中的意味便已經明瞭。
…………
…………
次日早朝之際,大殿之中。
文武百官皆按品階位次分列而站,莊嚴肅穆之餘,卻處處透著壓抑。
有人竊竊私語,有人愁眉不展,更多的則選擇假裝不存在,生怕一不小心便成了誰的替罪羊。
只因他們都心知肚明,潘泰如死了。
那個被皇帝親自御批“調離養病”的潘泰如,離開不到三日,便橫屍官道。
據說還是山匪劫殺,車毀馬亡,無頭屍體更是被懸在樹頂。
手段之殘忍,連帶著不敢細想的巧合無不讓人頭皮發麻。
“你說……那動手的,真的是山匪嗎?”
“可若真的是山匪,又怎會分毫沒搶,反而只取潘尚書的項上人頭?”
一位年過五旬的二品老臣低聲問身旁的同僚,神色中流露出幾分不安。
眼看有人提到這事兒,另一人立刻接茬道:“我看這分明是殺雞儆猴。”
“可誰是雞,誰又是猴?”
一時間,周遭眾人倒是不敢接茬。
結合近幾日的朝中局勢,不少人都猜是皇帝下的手,可誰也沒有證據。
這裡的動靜自然瞞不過另一側的大臣們,其中孫元鎮和盧季良的臉色已經難看至極。
孫元鎮自打得知噩耗後便茶飯不思,夜夜夢中都能夢到潘泰如前來索命。
現如今大眼一瞧便是須發凌亂,兩眼發黑,臉色憔悴的更像是病了三日的,連站著都勉強。
盧季良也沒好到哪去,雖不似孫元鎮那般嚴重,但也面無血色,、腳步虛浮,根本不敢與任何人對視。
潘泰如的死,帶給他們的衝擊著實太大。
戶部尚書都可以橫死半道,那他們兩個又為何不可?
別說是官道,他們毫不懷疑自己指不定哪天就橫死街頭。
而更讓他們感到可怕的是,陛下對於此事連藉口都懶得編。
山匪?
不過就是騙三歲小孩的謊話罷了!
可偏偏大家心知肚明,卻沒人敢把事情抬到明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