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大糞挑到拾掇好的大坑裡,然後和地主做交易,地主只要給錢,他們就會把存好的大糞挑送到他們的田地裡,保證莊家的長勢。
欽差聽完直咧嘴,對於莊稼來說,挑大糞的絕對是福星。
可是,對於朝廷那些剛論功行賞完的大臣來說,挑大糞的簡直是煞星。欽差知道梁大旺繼承爵位後會遭遇到什麼,但是,好容易尋到這位梁家獨苗的他這會子只想著帶梁大旺回京交差,然後到新賜的府宅裡玩兒老婆孩子熱炕頭,所以,就很不厚道的把梁大旺拉到了太祖皇帝跟前,讓身上散發著怎麼洗都散不去臭味兒的梁大旺繼承了那位捨己為主子的梁英雄的爵位。
如那位欽差所料,繼承爵位的梁大旺,很是被朝臣瞧不起。
他一無功勞二無苦勞,完全是走了狗屎運沾了那個傻梁英雄的光,這樣的人,這樣一個挑大糞的『毛』孩子,憑什麼成為公爵!
大家很不服,無論後來的梁大旺如何勵精圖治,大家都還是瞧不起他。
偏見這東西,有時候執拗的如同藤蔓,世世代代繞下來,竟然還沒斷根兒。到了文國公梁智洞這一輩,大家還是瞧不起他。
梁智洞這人和他的祖宗不一樣,打小好面兒。
好面兒的人被人瞧不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尤其是被人毫無道理的瞧不起,更是一件令人抓狂到撓牆的事兒。
他曾經很努力的想要證明自己,他希望別人能看到自己的努力,然後發善心將‘世襲罔替掏大糞’的濁名摘下去。
現實,是殘酷的。
不管他努力多少次,他的努力成果,始終淹沒在大家的冷嘲熱諷裡。
他很清楚他們對他冷嘲熱諷的根本原因是嫉妒他,可是,他就是看不開,他想讓這幫孫子有朝一日跪在他腳下『舔』屎,這個念頭自打萌芽後,就不受控制的壯大起來。
可是,朝中的大臣雖然幾乎不做實事兒,但都不是傻子,怎麼可能隨隨便便趴在他腳下『舔』屎。
梁智洞很清楚,這個願望雖然美好解恨,但是,在他有生之年,在他子孫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被實現的。
很清楚這一點的他幾乎絕望了,然而,在他被絕望打擊的幾乎英年早逝的時候,朝堂上發生的一件事兒重新給與了他信心。
那是景宣五年的事兒,那個時候,朝中以官二代官三代官n代為首的王公貴族很是瞧不起一些成日裡叫囂著要清理他們這些蛀蟲廢物的新進官員,最初他們對那些憤青的態度是單純的不屑和嘲笑,然而,在那些憤青漸漸說動皇帝后,他們終於意識到事情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憤青們的利齒即將亮起來的時候,他們有些慌了。
太祖皇帝是個好人,也是個好皇帝,他想跟自己的手下給自己的兄弟及他們的子孫一個鐵飯碗,但是,鐵飯碗這東西給多了,終究不是好事兒。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磨難不成好棟樑,這些繼承爵位的傢伙並不如他們的祖宗一樣爭氣,他們雖然還有些腦子,但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定律使他們越來越廢,以至於他們在朝廷憤青對他們發起攻擊的時候,都做出了統一反應,即大腦一片空白,匆匆下朝,乘轎回府,關門痛哭。
具體是否如此,沒有人知道,不過史書確實是這麼寫的。
當然,不排除記載這段歷史的史官也是一個憤青的可能。
在那些官很多代都慌了的時候,有一家很淡定,那就是一直被瞧不起卻朝朝都有傑出表現的梁國公一脈。
當時襲的人公爵的人,正是梁智洞。
梁智洞的名字裡帶個‘智’字,由此可以看出其父對他的期望,梁智洞是個孝順的孩子,自他懂事兒起,就一直都朝智者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