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武漢海軍司令部管轄著日軍海軍第11戰隊,該戰隊在南昌有三艘鳥羽級炮艇。
鳥羽級炮艇第一艘由佐世保工廠於1911年7月7日開工建造,同年11月7日下水,11月17日竣工。
鳥羽號的基本設計沿襲之前服役的英國前輩們,但是擁有更大的尺寸和動力更大的發動機,鳥羽號船體的總長度為54.86米,寬為8.23米,正常排水量250噸,吃水0.79米。動力系統為兩個艦本式燃煤鍋爐推動兩個往複式發動機做三軸驅動,輸出功率1400馬力,最高時速15節。武器系統配置為80毫米28 倍徑火炮和6挺6.6毫米機槍。
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完工後的鳥羽號便立刻運往中國,與防護巡洋艦笠置一起被分配到中國方面艦隊,由於無法遠洋航行,鳥羽號被裝在幹船塢中運到上海,抵達後它被分配於上海至三峽的長江流域巡邏,護衛日本在華商業利益和炫耀武力。
這種炮艇對贛江水情非常熟悉,也知道錦江上有浮橋,要把彈藥運往錦江上游第34師團,首先必須炸毀浮橋,並阻擊岸上中國軍隊的襲擊。
11軍參謀長木下勇下達命令,武漢海軍司令不敢怠慢,立即給在南昌負責海軍工作的麻生二郎中佐發報,命令他連夜率領三艘炮艇開往34師團贛江軍火庫附近裝運彈藥,明天一早就從錦江中運往錦江上游地區,把彈藥送給第34師團。
麻生二郎中佐接到命令後,就連夜下達命令,親自登上一號炮艇,率領南昌炮艇分隊執行裝運彈藥任務。
在炮艇裝彈藥時,麻生二郎中佐把三位炮艇艇長召到一號炮艇上開會。三位炮艇艇長都是少佐,級別還是挺高的。
麻生二郎中佐對大家說:“我們武漢陸軍幾乎全體出動,在上高地區遭遇中國軍隊頑強阻擊,進展極為困難,白天我們的陸路運輸隊據說被張昊獨立團摧毀,只逃回幾輛卡車,陸路運輸線被張昊獨立團切斷。11軍參謀長木下勇在深夜下達這種命令,顯然前方戰事非常吃緊,彈藥有可能即將告罄。你們應該知道高安城中有座浮橋,用大鐵鏈把民船串連在一起,非常堅固,必須帶上魚雷把它炸毀。在高安城中,不能停留,以防岸上有中國軍隊埋伏。透過高安後,必須防備岸上獨立團襲擊,我們要用機槍和火炮對有可能襲擊的獨立團進行堅決打擊。過高安後,我會用電臺與34師團聯系,請它們確定靠岸地點。”
三位炮艇艇長都點頭稱嗨。
日軍海軍出動,武漢軍統特工並沒有摸到情況,張昊也就事先並不知情。獨立團打了一次漂亮伏擊,受到長官部高度贊揚,張昊挺開心。對張昊來說,他自然會把防備重點放在日軍岸上運輸線上,絕對不可能想到日軍會從錦江中派炮艇過來。
錦江上系浮船的鋼索非常粗,一般炸藥很難炸斷。即使有船想透過,鋼索會成為攔路虎。
除了防備陸路日軍仍然會有車隊過來外,就是防備日軍飛機轟炸,張昊要求各營做好偽裝,不讓日軍偵察機發現。其次高射機槍和重機槍要時刻準備著打日軍飛機。
上高方向相距如此之遠,都能夠聽到隱隱的炮聲,在大白天也能看到火光在閃耀,可想而知,戰況有多麼地慘烈。
張昊對74軍很是同情,與日軍打成相持戰,對74軍來說損耗一定十分巨大。
張昊對日軍第34師團的戰鬥力也不得不豎大拇指,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還能這樣打仗,並不是一般隊伍能夠做到的,首先該師團一定有伴隨補給車輛,其次,該師團官兵極為自信,打仗都不怕死。
張昊清楚在真實的歷史上,日軍並沒有能夠攻下上高地區,所以,張昊並不著急。他就老實待在山裡,防備日軍把彈藥往到前線去。
軍統唐新沒有新的情報來,說明日軍並沒有新的行動。
張昊和趙大志副團長一起視察防空情況。
張昊對趙大志副團長笑說:“我們象顆釘子一樣釘在這裡,日軍的運輸線被徹底切斷,日軍一定會想辦法的,你猜猜看,日軍會怎麼把物資運過去,又怎麼對付我們?”
趙大志副團長想了想後笑說:“日軍地面部隊至少是聯隊規模才能對我們獨立團産生威脅,即使過來一個聯隊,由於我們佔據地理有勢,我們也不用怕,照樣有機會把日軍打敗。我擔心的是日軍天上的飛機,假如從高空往我們獨立團陣地扔炸彈,我們的高射機槍打不到它,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最要命。”
張昊點頭說:“飛機飛得高,投彈就投不準,殺傷力有限。一旦日軍飛機犯混,飛過低,就必須抓住機會把它幹掉。”
趙大志副團長點頭說:“那是當然,我們的高射機槍和重機槍編織成的火力網不是吃素的,只要夠得著,來一架擊落一架。”
張昊視察完各營防空情況後,就返回團部。獨立團防空工作做得都很好,各營的經驗都很豐富。獨立團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大量擊落日軍飛機了,各營全都下定決心,想瞅準機會,一次性盡量多地摧毀日軍飛機呢。
張昊也極想能夠大量摧毀日軍飛機,因為對獨立團威脅最大的就是日軍飛機。剛和日軍人打仗時,日軍飛機都極為猖狂,飛得很低,比較容易擊落,越到後來,日軍飛機越狡猾,想擊落日軍飛機越來越難了。一次戰鬥,能夠擊落五架日軍飛機,那就是天大的戰果。在早期,一次擊落日軍飛機二十架都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