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東寶地方向日軍聯隊倚仗著有坦克中隊掩護,撤退時,條理性很強,邊撤還邊對四營及179師進行著反擊。
日軍聯隊長也真的很有本事,臨危不亂,在撤退時還能組織有效反擊。四營和179師只能與日軍保持一定距離,對其進行攻擊。
日軍基層指揮官都不是吃素的,人人都是軍校畢業生,擁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假如按這種打法,日軍聯隊安全撤至漢江邊,不會有大問題,相反由於漢江邊,日軍有漢江隔岸榴彈炮支援,張昊的隊伍不敢靠近,只能撤退。
但是,日軍聯隊長做夢都沒有想到,就在他指揮著隊伍有條不紊地邊打邊撤之時,突然張昊獨立團的三個步兵營從它撤離方向撲了上來。
三個步兵營各佔據兩公裡寬攻擊面,先是密集迫擊炮彈飛向日軍隊伍,接著是猛烈輕重機槍彈雨籠罩住日軍,再接著是迎頭沖殺上來的獨立團步兵。獨立團步兵中有專門狙擊手,部分高手還經過了特戰培訓,這些人在攻擊日軍時其作用可以以一敵十。
在敵我兩軍僵持相互對射之時,狙擊手會把日軍機槍手、舉著指揮刀的日軍基層軍官和步槍上綁有膏藥旗的核心老兵首先射殺,遇到難啃的重機槍,步兵營會呼叫迫擊炮遠距離予以摧毀。
張昊隊伍打的是立體仗,各兵種之間是相互配合了打的。
步兵並不是一味盲目沖鋒,而是以班排為單位,班排又以戰鬥小組為單位採用躍進突擊模式,不斷向前推進。
重機槍連對日軍進行全面火力壓制,迫擊炮在消滅日軍步兵之時,還對日軍重點目標進行拔除。
獨立團三個營象鋼鐵洪流般,把日軍逐步向一起壓縮,日軍每退後一段距離都會遺留下大量屍體。
日軍聯隊長剎時蒙了,他的隊伍撞上獨立團,就象撞在死亡之牆上紛紛倒下。日軍聯隊長迫不得已情況下,為了保住隊伍只能更改命令回撤,反撲四營和179師。
日軍聯隊長下達這個命令自有他的道理,因為在聯隊隊尾有一個坦克中隊在掩護,假如憑借坦克中隊能夠沖開四營和179師攻擊面,就有希望殺進東寶地。然後反客為主佔據有利地形堅守。
在平時的訓練中,日軍前隊改後隊,後隊改前隊,不斷改變駕輕就熟,在真實的激烈戰鬥中,這樣改變,簡直是開日軍生命的玩笑。
日軍聯隊長的命令下達後,日軍隊伍立即亂成一團糟,正在對日軍攻擊著的獨立團一至三營感覺有了機會,加快了進攻速度,緊咬住日軍不放鬆,日軍連轉身餘地都沒有,怎麼可能掉轉攻擊方向?
四營這一側用迫擊炮和重機槍壓制住日軍步兵,自己的步兵狙擊手使用反坦克步槍對日軍坦克鏈條、觀察窗及側門進行著攻擊,幾個突擊隊員使用反坦克手榴彈在亂戰中,不斷摧毀著日軍坦克。179師在何基灃率領下,向日軍發動勇猛進攻,日軍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日軍聯隊長發現戰鬥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一大半人戰死後,趕緊調整策略,下令就地構建工事,固守待援。
這種決策應該說是最為正確的,假如仍然亂沖亂撞,再過一個小時,弄不好日軍這個聯隊就會報銷了。
日軍這個聯隊原本有四千多人,經過激戰後,還剩下兩千人不到具有戰鬥力,外加一個野戰炮大隊,還剩下五百人左右,坦克中隊還剩下五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