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深夜張昊在李康時營長和董壯飛參謀長的陪同下,視察完各連埋伏工事後,在一片小樹林裡主持召開連長以上軍官會議。
參謀長董壯飛做作戰部署。
天亮後,由一連派出一排前往滕縣縣城附近,突襲日軍,當日軍追擊後,且戰且退。退到一個小高地附近後,一連用兩個排阻擊日軍,誘使日軍增兵,日軍不增兵的話,一連想辦法把這股日軍吃掉。日軍增兵後,阻擊日軍的兩個排後撤,與另外兩個排一起且戰且退,撤退過程中,假裝害怕,丟下部分預先準備好的蹩腳武器裝備。
引誘日軍進入口袋陣是關鍵中的關鍵,一連承擔的任務很重。
其他連按作戰方案埋伏好,當日軍追擊至指定地段,自動進行打擊。
二連長李小彪問:“假如一連引誘不來日軍怎麼辦?”
張昊笑說:“日軍不敢追擊更好,一連就用迫擊炮轟炸日軍軍營。”
二連長李小彪笑說:“日軍還是追來好,不然我們只能聽熱鬧,連熱鬧都沒法看。”
張昊收住笑容說:“引誘日軍追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是日軍一旦追擊,必定想立即追上,極有可能會派出汽車和摩托車。徒步逃跑,跑不過日軍的汽車摩托車,所以接應隊伍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用迫擊炮阻擊住日軍的汽車和摩托車。阻擊隊伍預先要標明迫擊炮落點。當日軍追到落點位置時開炮,命中精度會提高許多。追擊的日軍數量少,一連能夠消滅的,一連負責消滅。免得暴露我們特務營伏擊日軍意圖,留待下一次引誘日軍時,再打伏擊。當追擊日軍達到中隊規模時,就絕對不要産生消滅日軍的企圖,必須無條件想辦法把日軍引誘至伏擊圈中。”
一連長趙大志小聲問:“追擊日軍達到一個大隊規模怎麼辦?”
張昊說:“快速與日軍拉開距離,退進伏擊圈。我們對一個大隊日軍照樣要打伏擊,日軍受到重創退劫,我們就勝利,日軍假如不退,我們退。我可不想被日軍拖住,讓隊伍遭受重創。”
一連長問:“日軍直接開來坦克或鐵甲車怎麼辦?”
張昊說:“同樣必須先敵發現,坦克鐵甲車一旦出動,也必須以最快速度撤離,阻擊隊伍用迫擊炮打一會,也快撤。伏擊圈內各連都準備了燃燒瓶,在伏擊圈中,用燃燒瓶,把日軍坦克燒了。至於鐵甲車,用重型迫擊炮轟。”
大家對細節討論了很久,只要有人有疑惑,就會問,然後大家一起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張昊主持召開的是民主會議,在這種會議上,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不比和平時代官員開會,官員可以信口開河,工作也可以拍腦袋佈置。打仗就意味著流血犧牲,預先把問題找出來解決了,打仗的時候才能少流血犧牲,也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群策群力集合眾人智慧,才是打仗獲勝的保證。
會議結束後,張昊帶著大家在伏擊圈內走了一趟,每走一段路,大家停一下,研究打法。假設日軍可能躲避反擊的地方,與打擊躲避日軍的方法。
天亮時,大家覺得沒有問題了後才散開,回自己的連部,做各自的伏擊準備工作。
樹林裡,張昊背靠一棵大樹閉目養神,左邊是董壯飛參謀長,右邊是李康時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