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皮娃的話說,再難難得過異地打工?再苦苦得過下田刨地?
而且這收入實在有些可觀,一個長假,每棟民宿收益就是小六萬,以前兩口子出去打工,一年辛苦下來能帶回家的,還不到這個數。
七天!這才僅僅七天!這幾乎是點石成金的手段!
……
大假一過,該做的事就要提上日程了。
一個春節,約克種大白豬被幹掉了不少,現在需要用獅子頭小豬添補上。
有機肥積攢了小半年,現在該是下田,蓄水,翻地,養地的時候了。
農開公司雖然基本上地個人負責一攤子,但是手下人員卻是流動性的,沒辦法,人人都得是多面手。
比如耕地,收獲,分魚苗的時候,所有人必須一起參與。
整個李家溝,除了司星準搞的那片油菜地,大部分是水稻田,同時也是稻花魚産地,剩下的是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範圍比較小,基本不外賣,主要供給整個盤鰲鄉的消耗。
不過現在集團小型中型農機齊備,翻地那叫一個快,一個人一天就能搞定幾百畝,而且都是山腳比較平整成片的地方,十五之前,全部搞定。
至於那些不適於農機耕作的地方,則被搞成了果園竹園,鵝蛋金,真龍眼,白茶林,蠻竹林,這四樣是重中之重。
不過其中真龍眼還是去年桂圓核培育出的小苗,白茶生長極其緩慢,要大規模産出,那得多年之後去了。
同樣麻煩的,還有在忘憂谷越冬池的種魚,現在要移入種魚池進行適應飼養。
然後吉羅魚停止了投餵,幾個魚池間開始用水泵製造大水流,讓吉羅魚種魚進行人工洄游。
幾尾大銅魚,也移入了迴圈水流的水槽,透過新水和回流刺激它們性成熟。
這是李家溝集團今年嘗試的新方法,更加符合魚類的習性,李君閣希望透過這種方法提高孵化率,減少對靈泉的依賴。
畢竟作弊得來的玩意兒不太靠譜,遇到較真的科學家,那是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十五剛過,唐建凱的電話打了過來,叫他到濱河新區,別墅小院已經完工了,叫他去夾川看看。
這個得去,李君閣叫上阿音,兩人一起去夾川。
正好梁慧麗也要去夾川向薛書記彙報建鎮諸多工作事宜,於是一起乘坐忘年號回夾川,順便送司老和司紅星。
船至夾川,軍區的車已經在碼頭等著了。
送司老和司紅星上了車,阿音和梁慧麗一起去縣政府,李君閣自己去找朱朝安唐建凱。
這個不怕迷路,濱河新區,沿著河邊新修的高堤一路走過去就行。
雙向四車道的大路,一邊是綠化帶加步行道,一邊是商鋪加步行道,格局和夾川濱江路差不多,不過園林規劃,小公園點綴,甚至綠化樹種,都高檔了很多。
沿路景觀樹都是夾川最傳統的荔枝品種,妃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