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聯有點難度,老伯笑道:“父親這是考我了,我的下聯是:忠貞體國,世瞻元禮門牆。”
李君閣對阿音解釋道:“上聯說的是唐代李泌,這人自幼有神童之說,十歲不到便粗通黃老,從小就往來於皇家宰相之家,深受他們喜愛。”
“七歲時他偶然得玄宗接見,玄宗當時正在和燕國公張說下棋,就讓張說用下棋實驗李泌的才氣。”
“李泌就請問怎麼玩,張說說用方圓動靜來形容好了,舉了個例子,‘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李泌對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遂意。’張說大喜,贊他是宰相之才。”
“後來他隱居嵩山,曾給玄宗進策,被時人稱為‘山中宰相’。到後來也真成了宰相,被封鄴候,著作等身,有二十卷。這就是四爺爺‘鄴候卷軸’的用典。”
“下聯說得是東漢李膺李元禮。李膺先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縣令害怕他的嚴明,聽到他要來青州的訊息,嚇得提前跑掉了一多半。”
阿音噗嗤一笑:“這些官是有多?!簡直了!”
李君閣笑道:“東漢末年,你說有多?後來他因得罪宦官被免官,回到家鄉綸氏縣居住,開學授課,教授學生每每近千人。”
“當時的大名士荀爽曾經去拜訪他,為他趕車,回來後高興壞了,逢人便講:‘我今天居然為李君趕車了。’被人敬慕到了這種地步,當時人稱‘天下楷模李元禮’。”
阿音笑道:“做人到這地步,不名留青史都難了。”
李君閣繼續說道:“他雖然為人正直誠實,以威嚴聞名。但是持家簡樸,對宗族親屬照顧十分優厚,按人口多少將自己的俸祿散發給他們,剩下的錢就拿來請人抄書。罷任揚州時,他的書籍多得要用好多大車來拉。”
“他曾對子孫說:‘我秉性不愛財物,因此以至貧乏。但仰仗京城有賜田十頃,可以耕種,足夠食用;在河內有千棵桑樹,務桑可以穿衣;在江都有書籍,努力攻讀可以進身求官。我死後,子孫能勤於這三件事,就不用求助他人了。’”
“他一生和姦宦作鬥爭,當年曾有投靠奸宦的人去求學,被李膺拒絕。老伯下聯裡的‘元禮門牆’,說的就是這件事情。心思不正的人,他是不會收為學生的。”
老伯於是也得到一杯,接過來喝了,笑道:“果然妙品!雨湘,雨淮,多向二皮叔學習,你們的功夫,還差得遠呢。”
說完笑道:“我也出一個,狂歌痛飲雙仙骨。”
李君閣笑道:“那這杯輪到我了,索句嘔心一錦囊。”
老伯拿起茶壺添茶,笑道:“皮娃,估計雨湘雨淮要懵,你給她們解釋解釋。”
李君閣說道:“上聯說的是李白,這位詩酒雙仙:下聯則是‘詩鬼’李賀,相傳他喜歡帶著一個小奴,背一個古破錦囊,每到靈感出現,便將詩句寫到紙上投入囊中存起來,待有空時再慢慢成詩。”
“這方法我曾經教過秋丫頭,也是成語‘錦囊佳句’的由來。”
大伯將茶端給李君閣,李君閣交給身後的阿音,然後大家繼續。
什麼“岷江水利千年頌;昌谷詩風萬裡香。”說的是李冰和李賀。
什麼“鳴鳳朝陽,諫諍均推禦史;宮袍帶月,神氣鹹飲謫仙。”說的是李善感和李白。
偶爾李君閣也出幾個簡單的穿插一下,讓y保持興趣。
比如“經傳道德;功濟世民。”說的是李耳和唐太宗。
比如出“衛公勳業”說李靖,讓aice白撿一個“元禮門牆”的便宜。
四爺爺看不下去了,又開始上難度:“田可耕,桑可蠶,書可讀,襲譽可推家寶。”
這是個嵌名聯,而且一聯雙人,明面上是說李膺的家訓,其實嵌了另一個人的名字,唐初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江南巡察大使李襲譽。
當時揚州江吳都會,民喜經商,李襲譽帶著軍民疏雷陂水,建句城塘,溉田八百頃,地盡其利,使老百姓重新樂於耕種。
李君閣笑道:“四爺爺你別搞這麼難的啊,這就是一個遊戲而已,那我對:少之壯,老之憤,休之難,懋功無慰平生。”
老伯對倆妹崽解釋:“這難度不是你們現在能玩的了,祖祖上聯說了李膺,嵌了李襲譽。皮娃下聯說的是李鴻章,嵌了李懋功。”
“李鴻章,清末三重臣之一,青年時曾有‘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覓封侯。’的豪言;老了簽署諸多不平等條約,肝病纏身,激憤易怒;臨終寫下‘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的遺詩,一生豐功偉績,卻終不能挽回國運。”
“李懋功你們應該熟悉了,就是《說唐》裡徐茂功的原型,原名徐世績,後獲賜姓李。和李靖齊名,封英國公,陪葬昭陵。”
這就又得了一杯,阿音端著茶杯笑眯眯地說道:“怎麼都是男的呀?我們李家有沒有女性名人,可以做成一副對聯的呀?”
李君閣笑道:“怎麼沒有?清照花間,女兒詞中猶漱玉。”
老伯一拍大腿:“平陽關外,娘子軍下莫爭鋒!”
四爺爺撫掌大笑:“好!一文一武,李清照和平陽公主,當得起女中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