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大家又是一陣樂。
李君閣又道:“巧了,我們李家溝的民俗恢複工作一直是王婆婆在主抓,她託人帶話,說是要找我來著,多半都跟這事情有關,我們這就去瞧瞧?”
吃過飯正好閑得無事,一行人就答應跟著李君閣和阿音往村子裡看看。
進廚房叫小準,結果這娃正在廚房裡做眉做眼假裝要洗碗。
李君閣一把揪著後領子:“不會洗就別裝了!趕緊把攝影機帶上,這個年的民俗紀錄片還得靠你呢!建德叔,這小子我拎走了啊,秋丫頭,一起吧,去看看王婆婆搞出什麼花兒來!”
跟王婆婆相約的見面地點是祠堂,繞過照壁,李君閣不由得冒了一句:“靠!”
祠堂現在成了臨時的新年民俗活動物資存放地,大鼓,大鑼,大鑔,連槍,腰鼓,花船,高蹺腿兒,獅子,笑頭和尚大腦殼,大蒲扇……分門別類擺放整齊。
最吸引人的,是兩條巨龍。
先是巨大的龍頭和一截彎曲的龍頸,拿粗竹竿穿著立在那裡,頭角崢嶸,須發賁張,金角銀牙,眼睛鼓出,鰓邊雲紋密佈,整體雄麗非凡。
眼睛瞳孔處還是兩個小玻璃鏡片,可以自由轉動,簡直活靈活現。
舌頭從滿是獠牙的龍嘴裡伸出來,舌尖翹起,大嘴中虛含著一個小繡球,風一吹還呼嚕嚕直轉。
整個龍頭是竹絲編出架子,上面蒙上女紅鑲接的各色彩綢繡畫,華貴威武。
這龍頭不算竹竿,自身高度就有近兩米,光頭部直徑就差不多一米二三,相當巨大了。
龍頸後邊是長長的彩綢龍身,龍身上僅每片鱗甲都畫有四層,外三層是金銀白,再加上龍鱗底色。
背上還有鋸狀的金鰭,順著龍背一鋪十幾米。
每隔一段,就是一個竹編的稀眼筒子,安放在龍身裡邊,一根粗竹竿伸出來,方便舞龍人持握。
整個龍身做工考究,後邊還有一個盤曲的龍尾,工藝與龍頭一樣,也是一段彎曲的龍尾串在粗竹竿上,尾端是一個巨大散開的尾巴。
兩條巨龍,一赤一蒼,如同守護著祠堂的千年神獸。
嘉州四老一看就挪不開眼了:“這太精美了……完全就是藝術品啊……”
哥大五人組正圍著雙龍拿單反咔嚓咔嚓猛拍,王婆婆正在旁邊給他們講解風俗習慣以及龍身上的各種花色講究。
見到一行人過來,王婆婆說道:“皮娃,看看這倆龍怎樣?”
李君閣贊嘆到:“王婆婆,這……這簡直整大發了啊!這還是鄉下龍燈嗎?我覺得都可以送去參加工美百花獎了。喲,連睫毛都有?!”
王婆婆得意地說道:“這是老石頭的圖樣,篾匠的竹藝,村裡娘們兒的女紅,拿得出手吧?”
李君閣說道:“這也太拿得出手了,從沒見過這麼精美巨大的龍燈!等等我試一下這龍頭有多重。”
抓住龍頭下的竹竿往上頂了頂,龍頭頓時須發招搖眼珠亂看,嘴裡的舌頭抖動,繡球也瘋轉起來,嚇得嘉州四老和阿音秋丫頭都往後踉蹌了兩步:“唉嘛!活過來了!”
李君閣吐了吐舌頭:“這龍頭不得上五十斤!村裡除了我,萬大力,苗娃,怕是沒幾個能耍得起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