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四百八十六章漆器
第十八天。
早上起來,李君閣照例每天早上的日常,檢查陷阱,扛竹子回來,打水,挑麻捆。
然後去揭桌面上的紙。
a4大小的竹紙,這就得到了三十二張。
李君閣將紙一張張分開,又重新摞成一疊,開始檢查紙質。
紙張裡雜有麻絮,因此韌性相當不錯,比生宣的質地綿韌,比桑麻紙又不如,遠比鄉下掛墳用的黃紙質量好太多。
想想也是,泡製竹絲用的堿料,是燒堿而不是鄉下的石灰,所有操作都很精細,材料純正,質地好很多也正常。
要是大作坊這樣搞,那得賠得底掉得除非你能賣上青檀宣那價錢。
遺憾的就是白度不夠,顏色偏黃偏灰,不過李君閣再一想,在這上面寫字,灰黃的底子一襯,反而多出一種古樸的味道。
但是現在用不成,昨晚收到噩耗,阿音的親戚過幾天要來串門,這東西只能先給她備著。
一般搖頭感慨斯文掃地,一邊拎著桌面又去紙漿缸子裡操作,重新貼了一桌面回來烘上。
然後開始做早飯。
昨天受到阿音的啟發,李君閣又做了一個紙漿抄子那樣的東西出來,長寬相等,竹絲上面也高出很多,變成了一個正方形的蒸籠。
然後拿過一個棕絲鍋蓋,壓扁對折踩平,再開啟,換個角度再壓扁對折踩平,拿砍刀剁掉底邊的圓弧,開啟後,圓錐鍋蓋就變成了金字塔形鍋蓋,蓋正方形蒸籠,剛好。
然後燒開半鍋水,將本來給陶窯準備的蜂窩盤子取過來。
蜂窩盤子上次多燒了兩個備用,一直放著,現在正好能用上。
把蒸籠擺上去,將露出蒸籠外邊的孔眼拿麻絮堵住,放到鍋子上方,再把蒸籠擺上去,蒸汽就只能往蒸籠裡鑽了。
這就算完美。
然後調了兩盆木薯漿子,一盆用糖漿,一盆用椰漿。
鍋子大上氣後,李君閣拿大勺子舀了兩大勺椰漿木薯漿進去,在籠底鋪上薄薄一層。
蒸上十分鐘,李君閣將蒸籠開啟,又舀了兩大勺糖漿木薯漿進去。
就這樣一層一層,澆了五六層後,阿音起來了。
李君閣澆上最後一層椰漿,蓋上鍋子繼續蒸,然後跟阿音一起洗漱。
洗漱完回來,李君閣將蒸籠開啟,拿來一張幹淨的小席子,待蒸籠稍涼,翻過來往席子上用勁一扣,將蒸籠起來,一塊四四方方的大糕就端端正正擺到了竹蓆上。
揭去頂層的竹絲席子,抓了一小把椰蓉細細地搓灑上去,這糕就漂亮得不要不要的了。
底層是潔白的椰漿層,然後是金黃透明的糖漿層,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壘疊了五六層,頂層也是雪白,上面分散著一些白色的椰蓉雪花,
將糕涼著,李君閣和阿音先去做線,做繩子。
等到做完這些,糕已經涼了。
李君閣找來一根細麻線,將方糕切成菱形的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