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來幾張薄樹皮,塗上熬化的樹膠灑上沙子,樹皮就變成了砂紙。
砂紙放手上,再灑上一撮沙子,拿棍子握在手心裡旋轉著打磨。
沒一陣子,一根渾圓的棍子就出現在手中。
在一頭找準圓心,畫了一個十字,那鋸子將這個十字鋸出來。
然後又繼續用砂紙將有十字的一頭砂出一個錐度。
拿竹絲編了一個小圈,套到棍子十字的一頭試了試,剛好能套進去,如果敲擊竹圈,十字留出的縫就會夾緊。
在竹棍的另一端,李君閣又鋸出一個一字,這個到時候可以用來卡繩子。
接下來找來一片厚楠竹片,那手鋸尖在中間鑽出一個眼,那一小塊木炭在上面邊燒邊用鋸尖擴孔,一直擴大道剛好能透過圓木棍的程度。
拿出幾條沒有漚制的麻皮,用手搓掉幹殼,然後加工成繩子。
將繩子卡在木棍的一字槽裡,兩頭系在竹條兩端,這就做出了一個沒有鑽頭的壓力鑽。
想了一想,又在壓力鑽上標示出繩子完全開啟時,竹條離鑽頭位置最近的距離,然後在這個位置到鑽頭十字口上方的位置,選出一個合適的點,纏上幾圈麻繩並用樹脂加固。
又拿手鋸鋸了一塊長方形的木頭,擺在麻繩圈上方,在木棍上刻出木頭的厚度,將麻繩和刻度間的一段圓竿杆兩側刮平。
那尺子量出長方形木頭的中心位置,將木頭縱向鋸開,在中間拿手鋸鋸出一個牙口,兩片木頭拼合起來,中間就是一個小方孔。
然後將兩片木頭拼到鑽杆上,方孔正好卡緊在方杆位置。
調整合適後,用樹皮沙紙將木頭打磨光滑,塗上樹膠將它們和鑽杆粘合到一起,又用繩子將長方形木頭兩端紮緊,這就得到了一個帶重力飛輪的壓力鑽。
在十字槽中安放上一根竹釘,拿竹圈鎖緊,李君閣在木板上試了一下,鑽頭鑽得呼呼的。
“嗯,不錯,好使!”李君閣非常滿意。
這時阿音起床了,過來看到李君閣手上的東西,說道:“咦?這不是阿沖叔用的木工鑽嗎?可是沒鑽頭怎麼用啊?”
李君閣笑道:“沒有鑽頭,到時候我們做一個出來就行了。走,先去看陶器燒得怎麼樣!”
將陶窯蓋子開啟,陶器顏色變成了紅色。
李君閣小心翼翼地將鍋子端出來,放到竹幾上,阿音提來一桶水,兩人開始檢查陶器。
李君閣拿起碗,碗在盤子上明顯摩擦出陶器的聲音。
拿起一把幹草,李君閣將器皿洗刷幹淨。
紅陶質地細膩,阿音那手指頭敲著杯子,發出叮叮的聲音。欣喜道:“好漂亮的杯子。”
李君閣笑道:“只是能用而已。我們試試鍋。”
將所有器皿都裝滿水放到竹幾上,李君閣說道:“現在看來沒問題,我們去打草,回來再看滲不滲。”
拿著兩根尖頭扁擔去湖邊草地那裡打草,那邊有不少的禾本科植物,稗子,野麥子,都有,還有棕櫚樹。
打了六大捆,李君閣挑了四捆,阿音挑了兩捆,回到營地攤曬到竹架上。
李君閣又去了一趟麻地,將那天伐倒的麻桿也挑了回來,捆成垛子晾曬。
諸事完畢,兩人才開始準備行囊。
李君閣將籮筐取出來一對,拿藤條穿好,開始往裡邊放東西。
陶器要帶上,這個得拿草裹上,碰壞了可心疼。
藤條竹絲,捆紮時要用,也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