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依山而建,呈回字型,最底下是一個小青石廣場,兩邊是吊腳木樓,木樓下就是梯田。
再往上,木樓沿著山坡兩邊往上依次修建,一般都是三間加冒閣的三層結構,偶有全三層的。
坡上的木樓底部是由是青石塊堆砌,再用整根的杉木柱子承重,厚實的杉木方梁從柱子中穿過將整個框架勾連起來,然後鋪上地板和牆板,開出雕花的門窗,頂上鋪上青瓦而成。
木樓都是幹欄式結構,總體方位為都坐北朝南,從山腳往上看去,依山而建的房屋順山而上,蔚為壯觀。
底層主要用作存放生産工具,兼作畜棚雞舍;
中層中間為堂屋,兩邊是宿舍,冒閣大多用作走廊兼作梳妝臺。
中層外圍是一圈極具特色的圍欄,同時也是苗家木樓的標誌性設施,俗稱“美人靠”,既是通道,又是護欄,還能閑坐,主要用作迎客、小憩和梳妝之用。
上層主要用於儲存糧食、瓜菜、飼料等,大三層的木樓上層偶爾也設有客房。
大多數木樓的房前屋後或房屋兩側,還設有谷倉、曬臺、禾架。
整個吊腳木樓設計精巧、舒適合理、美觀大方,且不用一釘一鉚,極具少數民族氣息。
寨子有年頭了,大多數木樓的板材都呈現出深棕色,充滿了一股古樸渾厚的氣息,跟多數旅遊景區新嶄嶄金燦燦的木樓是兩回事。
青石板路伸進木樓群中,分兩邊往上延伸。
苗寨山坡的中間沒有建築,是一片保持多年的原生林子,林木高大參天,全是極老極老的古樹,有銀杏,柁衫,香樟,都是幾人才能合抱的巨木。
樹上聚集著很多的的鳥兒,嘰嘰喳喳歡鳴不已。
樹下的空地上設定有青石橫凳,分左右有兩條溝渠,水質清澈寒冷,這是從高處山塘裡引來的。
整個苗寨的中間區域,就是全村過節聚會的場所。
李君閣看得嘖嘖稱贊:“這寨子,要單拿一棟出來,肯定比不上李家溝祠堂,但是要說整體特色和美感,那是甩出李家溝幾條街去了。”
阿音笑道:“這就是整體規劃的魅力了,我們每棟房子的結構建材都大致一樣,但是每棟又都有一些細小區別,就像大樹的每張葉子和大樹整體的關系,遠看起來和諧統一,近看各自又有各自的美。”
兩人剛剛進入寨子入口,就被一片青黑色的海洋圍住了。
一群苗嬸苗嫂苗丫頭將兩人圍了起來,拉著阿音嘰嘰呱呱的侃苗語,不時對著李君閣上下指點打量。
這套路李君閣可熟悉,立刻拿出李家溝倆外國吉祥物的套路,一笑八顆牙,笑眯眯的跟大家點頭致意。
心裡腹誹:“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其實都會夾川土話,整得好像你們從來沒有下過山似的。這是在討論不合適讓我聽見的內容呢!”
這時苗娃苗哥苗大叔們也圍了過來,小廣場都快站滿了人了。
一個大叔站在坡上往下看,一邊用夾川土話喊道:“都幹啥呢,沒得讓客人笑話!先讓客人進屋歇腳。”
人群這才烏泱泱地往坡上走,阿音只來得及喊了一聲“阿爸”,就不由自主地被人流往上推擠而去,只好轉頭沖李君閣做出個抱歉的微笑。
李君閣沖她微笑著擺擺手錶示不在意,跟在後邊優哉遊哉地走著。
心中卻在暗自心驚,看著阿音受喜愛這架勢,莫非老子也要跟獵戶叔一般,在寨子裡打個通關才能娶得到媳婦?
幾個苗娃一邊吹著竹葉,一邊用烏溜溜的眼珠子盯著李君閣看。
李君閣從包裡摸出幾個巧克力,這是害怕爬山體力消耗備著的,伸手遞給娃子們。
娃子們腦袋搖得呼嚕呼嚕的,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