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閣說道:“好!那我們就做涼糕!”
當天晚上李君閣就去鏟了五斤大米三斤糯米泡上,好家夥,這祠堂裡十幾個娃子,還有豬兒蟲二準這些吃貨,還有日本客人,都不知道家裡的碗夠用不。
第二天一早,李君閣翻出上次還沒用完的石灰,全部敲碎後泡起了石灰水。
生石灰得密封放置,否則會受潮氧化成碳酸鈣,失去堿性。
將泡米桶搬到打漿機旁邊,打了兩大桶米漿。
是的,老爸已經在魚塘邊上搭了一個棚子,裡面的小農機都歸置好了,現在鄉親們打米脫玉米也不用再跑盤鰲鄉了。
挑著米漿回到廚房,李君閣將家裡所有的碗和盆子都翻了出來找地方擺好。
然後開始燒了大半鍋開水。
農村炒菜鍋超級大,半鍋水燒開之後,將兩桶米漿倒進去,就這樣鍋子都還沒有裝滿呢。
然後開始不停地攪拌,讓米漿均勻受熱變熟。
不一會鍋子裡的米漿就變成了漿糊狀,撲哧撲哧地冒著大泡。
將半盆澄清後的石灰水倒入其中,繼續攪拌到米漿再次冒大泡,李君閣撤去柴火,餘溫繼續熱著鍋防止米漿凝結,然後開始用大勺子將米漿盛入碗盆裡面。
一個鍋子的米漿,足足裝了七八十碗盆。
來到屋後,將幾根木材用抓釘釘了一個大木框擺在水泥臺子上,然後拿一大塊幹淨塑膠布鋪上去壓實,放入山泉水,水泥臺子就變成了一個大水槽。
從廚房裡將碗盆端出來,全都擺放到水槽裡,讓已經半凝固的涼糕都淹沒在水下。
山泉源源不斷地地流進又溢位,帶走涼糕中多餘的堿分。
娃子們起來看到都很高興:“哦!哦!中午有涼糕吃了!”
老爸卻很惱火:“我就說一大早敲得乒乒乓乓地在幹啥!么娃你又在瞎搞!碗盆都給你支使完了!這下早飯怎麼吃!”
李君閣摳著腦門芯子:“哎呀!忘記這茬了!”
沒辦法,一家人只好用盤子吃早飯。
吃過早飯送走娃子們,李君閣又開始用紅糖和麻糖熬製糖水。
沒敢弄得太甜,於是李君閣用了點豆粉勾芡,將比較稀的糖水勾成比較濃稠的糖汁。
快到中午時,李君閣取出一把竹刀,四個桶,每個桶裝上大半桶山泉,開始將鎮好的涼糕漾進四個桶裡。
大碗的用竹刀橫豎兩刀剖成四塊,小碗直接漾,動作要輕,不然涼糕會破掉。
涼糕從碗裡漾了出來,飄飄蕩蕩地沉到桶裡,沉到桶底後還顫巍巍地抖動幾下。
盛好四桶涼糕,李君閣給家裡留了一桶,盛了兩罐糖汁,拿了十幾個碗和勺子,將涼糕和糖汁裝到大車上。
先往村尾推,將一桶涼糕和糖汁交給劉三娃,讓他招待日本客人,然後將推著剩下的去祠堂。
剛好娃子們下課了,一群娃子烏泱泱地圍了過來,都在喊:“二皮叔賴皮!說好陪我們玩,這都多久沒見人了!”
李君閣開啟桶子,讓娃子們看見裡面的東西,然後將蓋子一蓋,說道:“虧我還給大家做涼糕,這忙活了一上午就是來挨批的,得,我這就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