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就是玉龍潭了,今晚總算可以加點葷菜了。”李君閣說道。
摸出一副小魚鈎,繫上釣線,李君閣開始翻檢潭邊的石頭。
石頭底部有很多用小石子粘合在一起的小巢,這些小巢不到小拇指粗,李君閣剝開一個,裡面露出一條形狀古怪的蟲子。
這是石蠶,冷水山溪裡釣魚,用其它餌料都不好使,用這個卻可以豐收。
在小魚鈎上掛上石蠶拋到水裡,李君閣虛懸著魚線,讓石蠶沉在腳邊的水下,似到底又沒到底。
只幾秒鐘,手指就能感到魚線的抖動,這就是魚兒咬鈎了,李君閣輕輕提線,一條食指粗細的小魚就被提了上來。
這是一條石崗鰍,學名叫副鰍。
副鰍和泥鰍是近親,它們都是長著小鬍子的膽小鬼,分屬鰍科的不同亞科。
泥鰍灰不溜秋,喜歡鑽在靜水軟泥裡;
而石崗鰍卻非常漂亮,尾巴和腹鰭是紅色的,背鰭是橙黃色的,身體是半透明的橘黃色,從頭到尾還分佈著一條條黑色的虎紋,喜歡隱藏在激流的沙石下邊。
石崗鰍對水質要求非常高,一般都生活在潔淨的亂石溪流中,不輕易露面。
很多看似至清無魚的地方,水底下卻躲著不少的石崗鰍。
玉龍潭這樣的地方石崗鰍很多,不過如果釣不得法,那是非常難上魚的,但是如果用石蠶做餌,一天下來,往往收獲可觀。
很多人喜歡把副鰍養在熱帶魚水族箱裡,它們會清理掉在水底的殘餌,保持良好的水質。
有時候突然從水底的隱藏物裡鑽出來,彎曲的身體閃爍出黃綠的光彩,再加上鮮紅的鰭條,看起來就像一條彩虹從眼前掠過,一點也不比那些豔麗的熱帶魚遜色。
群養時,副鰍經常集體擠在一個狹小的洞xue裡,東露一個頭,西露一條尾,胡須隨水流不停地擺動,俏皮的眼睛動張西望,非常搞笑。
這種魚不光好看,滋味也鮮美異常,比泥鰍味道還要好很多,沒有一點泥腥味道。
現在水質汙染嚴重,石崗鰍的價格也不菲了,縣城一些魚館能賣到兩百一斤,而且有價無市。
玉龍潭幾乎就沒有人來過,李君閣只要下鈎就上魚,不一會就釣了二三十條。
拿出個小平底鍋,加點油,李君閣給自己炸了盤油炸石崗鰍。
灑點椒鹽,又烤了幾個土豆,就這樣對付了一頓。
山溪上方隱約有蘭香傳來,不過李君閣這次實在是顧不上了。
今晚是不行了,兩天下來即使有靈泉水頂著,體力消耗也太過厲害。
好在今晚比昨晚舒服一些,李君閣搭了個藤床,燒了一堆驅蚊草,對付著睡了一夜。
清晨起來洗漱,李君閣暗下決心,下次進山可一定要把帳篷帶上了。
腰間捆上石頭,李君閣開始往玉龍潭裡潛。
玉龍潭很深,李君閣估摸著潛了十來米才到底。
剛開始眼前還一片青綠,後來就是一片黑了,好在太極石能指點方向,慢慢的收納吧。
這準備實在是太不充分了,不過寶山在前又實在捨不得放棄,李君閣只能咬著牙堅持,準備能收多少收多少,其餘不行的,下次買好裝置再來。
空間一次能收納十來米的範圍,到後來李君閣都懶得挑揀了,閉著眼睛一通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