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楓試講歷史課時,經歷了從開始的緊張到後來的不緊張,甚至是到享受講課的過程。
楊林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一來是因為他之前有過試講的經驗,二來則是因為他為了試講這節課做了相當充足的準備——光備課資料不僅寫滿了課本上的空白處,還另外差不多寫了一張紙。
講完了這節課的第一部分——印度的章西女王,楊林楓接著又開始講這節課的第二個部分——“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
像講章西女王那部分一樣,在講玻利瓦爾時,楊林楓還是深入淺出,儘可能詳細地講明白這些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
整個試講過程,楊林楓一邊講課一邊板書。等他講完課了後,黑板上密密麻麻都是字,差一點兒就寫滿了。
試講到最後,楊林楓做了一下總結性的發言
“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不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是黑人還是白人,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如果有人妄圖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並透過種種手段去剝削、甚至是去奴役別人,那他最終肯定是會失敗的。任何不平等最後都會被推翻,都會被唾棄,都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因為人性決定了人類追求公平、追求公正的特質。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因為這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好了,我的試講就進行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援!”
楊林楓說完了這段話,便把課本合上,接著就要走下講臺。
一節課四十分鐘,楊林楓足足講了半個多小時。
楊林楓剛打算走下講臺,教室裡所有的人便都自發的鼓起了掌。
歷史老師吳庭石也在那裡不停地鼓掌,楊林楓整個的試講過程,他都在認真的聽著。
此刻楊林楓走下了講臺,並向他自己的座位走來,吳庭石便也從楊林楓的座位上站了起來。
吳庭石向後退了幾步,看到楊林楓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後,他才又走到了講臺上。
吳庭石這時顯得格外高興,他臉上掛著難掩的笑容。看到有的學生還在鼓掌,他便做了個雙手下壓的動作,示意學生們安靜。看到所有學生都不再鼓掌,他才說道
“很好!效果不錯!我原先以為楊林楓同學會因為緊張而講不好這節課,沒想到他表現的非常自然,可以說是有板有眼。”
說到這裡,吳庭石笑了笑,然後又繼續說
“不僅僅是有板有眼,應該說楊林楓同學的這次試講是很成功的。他不僅僅是舉止很得體,更重要的是他把課程中該講的知識點都講到了,而且他還做了不少的課外補充,做了很多的知識延伸——這一點是尤其難能可貴的。特別是他開講的那一段,從馬可·波羅講起,這是課文裡所沒有的。講馬可·波羅不僅僅是與課文內容相契合,還順便交代了課文內容的歷史背景。而且那段敘述很精彩,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使大家有繼續聽下去的興趣。”
其實楊林楓剛開始也沒想到要從馬可·波羅講起,只不過是他看過《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
楊林楓想,因為這是下學期才會學到的課程,所有人都只是單純的聽,並沒有課本可看。如果直入主題的講課本內容,很多人都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缺少代入感,因此必須要有個引子去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結合《馬可·波羅遊記》和試講的內容,楊林楓覺得兩者之間有某種程度上的內在聯絡,於是他便用馬可·波羅做了一個楔子,用以引出後面的話題。
這麼的一個小心思,沒想到得到了吳庭石的巨大肯定,楊林楓對此也是頗有些喜出望外。
而吳庭石還在繼續說著,他轉身看了看黑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