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問道:“那邊拍的好快,效果怎麼樣?”
周閏發考慮片刻,搖頭道:“我覺得他們太追求速度了。”
王京來了興趣:“怎麼說?”
“別人的我不好說,我只說我自己。有時候拍戲,我覺得我表演的有些不到位,如果是老闆導演肯定要重拍。但那邊就那麼過去了。說是多拍兩遍,回頭透過後期製作彌補。”
“這麼說。新藝城那部戲屬於粗製濫造啦?”王京眼珠亂轉,“那他們這次豈不是又要哭了?”
陳平安搖頭:“你可別掉以輕心。林嶺東是個有想法的導演。《龍虎風雲》是個好劇本,如果參加劇本大賽,特等獎我都不知道該給誰了。而且發哥和李休賢的演技沒的說,發哥認為表演不到位,那是出於他對自己的高要求,但是在觀眾眼中就無所謂了。”
“老闆,你怎能長他人志氣!”
“你不明白。”陳平安嘆口氣,走上甲板,眺望遠方海面,“今年的影壇,將會精彩紛呈。”
……
臨近小年,街上的年味兒越來越濃,家家戶戶開始忙碌,清掃房屋、除舊布新、採辦年貨,商場店鋪生意興隆,紛紛推出新品玲琅滿目,各種促銷活動吸引顧客,即將上映的四部電影宣傳海報、廣告,在地鐵、商場等人流密集處亦是隨處可見。
陳柏森在《電影雙週刊》上發表文章,對去年香港影壇上映的電影進行總結。
去年香港共上映電影132部,隨著嘉禾在聖誕檔推出的《神探朱古力》票房突破兩千萬,去年兩千萬票房以上的電影共計十部,比去年多出將近一倍,證明瞭香港電影日益繁榮的黃金盛世。
這十部電影中,有半數出自黑馬國際,為黑馬國際在香港市民心中樹立起極為良好的口碑,其強盛勢頭比之當年的新藝城還要強大。
票房超過三千萬的電影,85年有兩部,嘉禾的《福星高照》和黑馬國際的《英雄本色》,至於逆天的《人鬼情未了》被劃作西片範圍。而去年僅有一部,即正在上映中的《倩女幽魂》,同樣由黑馬國際製作。
在文章中,陳柏森肯定了香港電影的蓬勃日盛,但也提醒其他電影公司,要學會吸收他人所長,取長補短彌補自身的不足。不能再固步自封,抱守就有的一套,延續固有的電影模式,一成不變的拍攝同一型別的電影。
如果再這麼下去,只會被黑馬國際越甩越遠,令得黑馬國際一騎絕塵,使得香港電影的繁榮成為黑馬國際一家電影公司的背景。
創新和西學東進是他這篇文章的主要中心,他舉出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黑馬國際的多廳戲院模式,一個是電影特效。
黑馬國際首創的多廳戲院模式,改變了香港電影的格局,使得更多的電影得到上映,也讓觀眾在同一時間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對其自身來說,亦産生高額利潤,值得其他院線參考。
電影特效技術,一直都受到西片重視,而香港電影人,徐可是最先將電影特效引入香港,但也是因為他,導演的《蜀山》毀譽參半,投資方嘉禾損失慘重,使得香港電影人對電影特效敬而遠之。
但是《倩女幽魂》的大獲成功,除了劇本、情節、演員等因素外,電影特效技術至少佔據近半的因素,這為香港電影人開了個好頭,可以重新正視電影特效對電影本身和票房的幫助。
陳柏森認為,黑馬國際的成功,根源之一在於陳平安來自美國。他接受好萊塢電影的思維理念,把好萊塢電影與香港電影的優點、特點糅合在一起,取精華棄糟粕,開創出一條嶄新的電影之路。
而這或許是香港電影新的發展方向,亦是香港電影走向國際打入西方的發展方向。
對於其他電影公司來說,不論是為了追求電影藝術繁榮香港影壇,還是為了取得高額票房賺取更多利率潤,都應當從成功者身上借鑒成功元素。
他這篇文章,在香港影壇引起不小轟動。金公主院線率先宣佈,賀歲檔過後,旗下院線逐步改造成多廳戲院。沒過兩天,德寶、嘉禾相繼決定,賀歲檔之後分批改造旗下戲院。
嘉禾本來還打算再開會討論兩天,可是《神探朱古力》和《倩女幽魂》的票房對比,讓嘉禾人不再猶豫。
《神探朱古力》於本月8號落畫,取得2200萬的票房,成績優秀,但是在《倩女幽魂》三千萬票房面前相形見絀,最關鍵的是,《倩女幽魂》還在上映中!
如果《神探朱古力》繼續上映,票房肯定還會有所增加,可問題是上座率滑落的太厲害,收入開支一衡量,不如落畫換片。《倩女幽魂》就沒有這個顧慮,隨著走進戲院的觀眾減少,放映廳數逐漸縮減,目前五間放映廳放映,還能保持八成多的上座率,完全可以支撐到《賭神》上映。
因此,嘉禾、德寶、新藝城得出一個結論——多廳戲院模式的靈活性,是黑馬國際電影高票房的原因之一。
這三條院線改造多廳戲院,表明陳平安一手打造的黑馬國際,對香港影壇的帶來的影響,開始逐一顯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