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首歌,羅李二人真正認可了陳平安,答應他的邀請。李綜盛表態,過完年他就會著手組建臺灣黑馬唱片公司,伊能婧將會是公司第一個藝人;而羅大右則說自己需要休息一段時間調整狀態,下半年將會去香港與陳平安商量成立香港黑馬唱片公司事宜!
飯後羅大右有事先走,陳平安給了李綜盛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幾個名字有男有女,讓他按照名單爭取把這些人都簽下來。
看著名單上第一個名字,李綜盛疑惑道:“周華建?”
……
至此,陳平安此番臺灣之行,目的盡數達到。第二天《好小子》殺青,緊接著在張哎嘉的運作下開展大規模宣傳,賀歲檔與《警察故事》同時上映,形成自家電影對打票房壯舉,一時令臺灣業界嘩然,不少人暗中笑話。
在他們看來,臺灣票房就那麼多,一個公司在同一檔期推出兩部電影,自己搶自己的票房,這不是有病麼?
媒體上對此大加報道,說聯海影業此舉將是最大敗筆,就算兩部電影都是上佳之作,也會因為公司安排失誤使得票房受損。張哎嘉在陳平安授意下,買通部分媒體,從正面鼓吹,說聯海影業兩部電影同時上映,是為了給臺灣民眾更多的選擇,是業界的良心。
媒體們大打嘴仗,直至兩部戲上畫前也沒分出個高下,反倒讓臺灣民眾記住了聯海影業,記住了賀歲檔即將上映的兩部戲。沒辦法,每天的娛樂版都圍繞海聯影業和《警察故事》、《好小子》打嘴仗,弄得臺灣民眾老幼皆知。
孩子們最期望的《好小子》,大人們想看的是《警察故事》,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在賀歲檔開幕當日出奇的和諧。
先看《警察故事》,再帶著孩子去看《好小子》,成為臺灣民眾的不二選擇,每天晚上就見大批臺灣民眾從這個影院出來,然後走進那個影院,看完《警察故事》又去看《好小子》,至於其他電影似乎被人遺忘了。
幾天之後,媒體吃驚發現,聯海影業兩部戲的票房根本沒有互相幹擾,反而相得益彰票房一路高歌猛進,雄霸票房榜前兩名,而且與第三名的差距越來越大。
《警察故事》裡的震撼爆炸場面和程龍的搏命打鬥,讓成年人大呼過癮;孩子們則瘋狂痴迷《好小子》,一個個幻想自己能夠成為行俠仗義的功夫小子,模仿電影裡的鏡頭,整天嘿嘿哈嘿,而《好小子》主題曲更是掛在他們嘴邊,走到哪裡唱到哪裡。
“雖然我的年紀小,可是我的功夫高,少林武當跆拳道,樣樣有一套……”
《好小子》一經上映,立刻引來各地片商,紛紛前來搶購發行權,日本東映以二十萬美金包底的方式在日本推出,並代理在歐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版權,引起臺灣影壇一片驚呼。
與香港電影步入黃金時代不同,這時候的臺灣電影已經深陷泥淖而且還越陷越深,每年十大賣座電影,絕大部分都是港片,臺片式微是不爭事實。
不過臺灣電影人也有自己的尊嚴,當《好小子》異軍突起票房大賣,引起島內及周邊轟動,在各地掀起一陣《好小子》風暴後,立刻有媒體大肆吹捧,說是灣電影不是不行,而是因為臺灣導演喜歡拍文藝片,如果改拍商業片一樣能夠叫座。
沒錯,《好小子》已經完全被臺灣媒體當做臺灣人自己的電影。本來麼,片中的演員啊,工作人員啊,群眾演員什麼的都是臺灣人,不是正宗臺片是什麼?
但有個名字卻讓人看了很不爽——陳平安。這廝是香港人,而且還是《好小子》的導演和編劇……
不過沒關系,很快就有媒體把陳平安的家底挖出來了——陳平安是美籍華人,他的母親是臺灣人,二十年前才移民美國,從某種角度來說,陳平安也算臺灣人!
這下媒體們再無顧慮,在他們的努力下,這部戲的票房硬生生提高一個檔次,有段時間甚至比《警察故事》的票房還要高!最終落畫時,《好小子》票房達到一千四百萬,而《警察故事》的票房則將近一千七百萬,聯海影業席捲賀歲檔票房,一舉成為臺灣影壇舉足輕重的電影公司。:/.)。
《好小子》大賣,徹底捧紅了顏證國、左小虎、陳崇容三個童星。隨著《好小子》在日韓、東南亞等地登陸,頓時掀起一片熱潮。海聯影業徹底開啟市場,兩部戲大賣更是讓竹聯幫、四海幫幾位大佬樂得合不攏嘴,對陳平安再無半點懷疑,全力支援聯海影業。
《好小子》和《警察故事》臺灣票房提前到賬,讓陳平安手頭一下子多出一千多萬新臺幣。拿出五百萬給李綜盛成立黑馬唱片臺灣公司,又買了一套200坪的複式和一套100坪的高檔公寓,陳平安返回香港時腰包裡多出500萬新臺幣。
他回香港沒有通知任何人,可是剛下飛機,就被提前埋伏在機場的記者們逮個正著。幾十號記者架起長槍短炮將他團團圍住,閃光燈閃個不停,爭相恐後丟擲一個個問題,問的他又驚又喜還有憤怒,到最後他又動手了,把《星島日報》的記者打了個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