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也知道得給記者點甜頭,因此言論較為狂妄。他先是感謝了嘉禾前期支援,然後話鋒一轉,說嘉禾沒有給他安排檔期,而邵氏慧眼識珠不但把《警察故事》這部戲安排在聖誕檔期,還答應十六家戲院全線聯映。他保證自己這部戲能給邵氏帶去豐厚的回報,會讓嘉禾後悔當初的決定。
當有記者提出,陳平安此舉有“有奶便是娘”之嫌後,陳平安很憤怒的將手上麥克風砸過去,把對方的腦袋都砸破了。
“我也想反問你們一句,你們這些人中有幾個知道電影公司的艱難?黑馬國際是很小的電影公司,《警察故事》是公司傾其一切的勞動成果,如果不能如期上畫,那麼公司就會有倒閉的可能,公司員工也要面臨失業的危險。如果換成諸位,你們又會作何選擇!”
雖然大部分觀眾都認為陳平安當眾砸記者有失禮儀,但更多的觀眾卻認可了他的解釋。前幾年因為中英談判遲遲難以敲定,導致香港經濟動蕩,不少公司倒閉員工失業,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心有餘悸。
“這個陳平安到底太年輕了,他的話是沒錯,可他怎麼能當眾打記者呢?”施南笙小聲說道,“看著吧,明天那些報紙說不定怎麼寫呢。”
徐可亦點頭道:“是啊,那個記者的話確實太惡毒,但他不該那麼沖動。”
其實他們夫妻倆一樣,對陳平安的話很認同。想當初他們夫妻倆創立電影工作室,嘉禾答應支援,工作室的創業作《上海之夜》可以開拍,可宣傳上映等一大堆問題嘉禾都撒手不管。這讓精明的施南生一籌莫展,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宣傳以及談院線上映。
施南笙後來去找新藝城三巨頭,試圖挽回老朋友間的默契,跟三人解釋:“電影工作室可不可以就像一個小房間,還是在新藝城這棟大廈裡?”
結果新藝城三巨頭不置可否,他們似乎已經受夠了徐可。用某個人的話說,隊伍裡有這麼一個思想上的空中飛人,比帶一個團的兵還累。
最後是雷覺鯤出手,《上海之夜》臨開鏡前,幕後金主從嘉禾換成了金公主,《上海之夜》才能在今年順利開拍上映,並且取得一千一百六十多萬的不俗票房。但徐可與新藝城三巨頭的關系,早沒有當年奮鬥房內那種友情和激情了。
所以夫妻倆能夠理解陳平安選擇在邵氏上映《警察故事》,甚至還因為相同的境遇有幾分惺惺相惜的感覺。
“你們太小看他了。”黃白鳴的聲音再度響起,“你們又怎麼能肯定,他砸記者不是故意的呢?”
“故意的?”
黃白鳴點點頭:“你們不覺得之前的問題都沒什麼價值麼?即便是他和林清霞的緋聞,都被他輕易化解。那幫記者為什麼來?他們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如果不弄出些爆炸性新聞,明天怎麼佔據娛樂版頭條,那些記者又怎麼可能滿意?現在好了,話題有了,等著看明天的報紙,肯定都是有關《警察故事》的。”
徐可夫妻倆消化片刻總算反應過來,施南笙疑惑道:“可他今年才二十歲啊!”
“所以我來了,就為看看他是怎樣一個妖孽。你們知道他給新藝城送來幾張票麼,七張!”
“七張?”這倒是有點意識。://)。施南笙若有所思的問道:“那他們呢?”
陳平安派人送去新藝城的七張票,早被麥加等人當做福利發給手下工作人員了。
功成名就的麥加、石添根本看不上名不見經傳的黑馬國際,陳平安在他們眼中不過是跳梁小醜,只會嘩眾取寵;泰迪羅斌則是對新藝城現狀失望,無心電影拍攝只想著玩音樂;曾志韋遠走臺灣;至於徐克夫婦,麥加可沒想過讓人把票送到電影工作室。
只有黃白鳴感興趣,但他感興趣的物件是陳平安這個人,而不是《警察故事》這部戲。嘉禾出資出人出力拍攝,最後居然在邵氏院線上映;上映前搞個首映式還不忘給新藝城送來七張電影票,這個年輕人究竟想做什麼?
聽完黃白鳴的話,徐可莫名其妙丟出一句:“可惜了,早知道就不用花錢買票了。”
“是啊,我可是花了三倍價錢從別人手裡買的!”黃白鳴也跟著抱怨一句。
記者提問環節即將結束時,最後一個問題是明報記者問的,詢問陳平安對票房的期待。
“兩千萬——底線!”
四周燈光熄滅,僅剩下正前方的大螢幕閃著白色光芒。突然間一匹黑馬橫空殺出,昂首揚蹄飛奔疾馳,黑馬國際出品、陳平安自編自導的第一部戲,終於在1984年12月10日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