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擁有充足的電力供應,“昆侖山”號除了裝備電磁彈射器之外,還有五套防空系統和三座電磁速射炮,成了全球第一艘裝備電磁速射炮的航母。
做為航母的主要末段攔截手段,電磁速射炮的最大射速高達每分鐘一萬八千發,而且可以根據來襲目標自動調整射速,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射炮的攔截效率。
其攔截效率是傳統速射炮的十倍,平均消耗三十枚炮彈,就能擊落一枚反艦導彈。
配屬的護航艦隊一般為3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1艘核動力潛艇和1艘綜合補給船。
因為大量採用新技術,所以“鵬城”號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還要超過了“尼米茲”級,與“福特”級航母媲美。
另外,萬噸級055全電型驅逐艦,以及裝備了“超導磁流體推進器”的全新潛艇已經大批下水。
潛艇的兩側及圍殼、舵內殼採用最新的高強度的深藍合金。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潛艇鋼高出四倍以上,下潛最深深度可達1000米以下。
而船體則包裹著一層,由東方集團研製的特殊材料製成的彈性蒙皮。這種蒙皮使艇殼對於聲納波幾乎無反射,隱形能力得到極大增強。
與傳統機械轉動類推進器相比較。磁流體推進器的不同點在於:前者使用機械動力作為推力,而後者使用的是電磁力。
正因為如此,磁流體推進器無須配備螺旋槳槳葉、齒輪傳動機構和軸泵等,從根本上消除了因機械轉動而産生的振動和噪音,是一個完全靜止的裝置。
磁流體推進器能在幾乎絕對安靜的狀態下航行,其航速可達150節,而這是任何機械轉動類推進器不可能實現的。
地效飛行器的突破性成功,使得國防軍海軍的實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別是登陸作戰能力和運輸補給能力等,幾乎躋身全球第一。
空軍的殲20、殲31、新型智慧無人機、運20大型電動運輸機和新型大型轟炸機“轟9”等,已經大規模服役。
星河集團提供飛行模擬訓練系統,使空軍節省了大量的經費,更讓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大大縮短。
天軍在去年更是出盡了風頭,除了空天飛機和空間站,“北鬥”衛星系統完成了更新換代,在效能上已經趕超利堅國的gps系統。
在過去幾年裡,天軍增添大量的地基、天基預警、偵察、監視裝置。
並完善了太空雷達網,發展衛星的制導導彈能力;加強衛星的實時偵察能力和解析度。建立了反導攔截系統,先後透過了數十次測試,經受住了考驗。已經開始覆蓋整個國土,成為牢固的防盾。
天軍主要由情報預警、指揮控制和攔截打擊三大系統構成。
指揮控制系統是天軍的神經中樞,負責收集、處理情報預警系統和其它軍種傳來的太空戰所需的情報,組織各種太空戰兵器適時、準確、迅速、協調地進行太空行動,指揮反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防禦,統籌安排各發射基地的後勤保障。
它的另一項職責是和其它軍種進行合同作戰,為其它軍種提供全面的偵察、通訊、預警、導航、氣象等保障。
攔截打擊系統是太空軍的“堅盾利劍”,不但對敵空間目標實施打擊,還要有選擇地破壞敵地面武器系統。
它由各種太空戰兵器構成。按其發射位置可分為陸基、海基、空基和天基武器系統。
其中,空天戰機、空天轟炸機、高能鐳射打擊衛星、太空動能武器、太空雷等大批天基裝備的研製。已經取得了突破。
空天戰機裝載了輕型反衛星、反導彈武器系統,可靈活地攻擊空天目標。空天轟炸機具備20倍音速,可執行全球快速打擊任務。
動能武器就是發射超高速運動的彈頭,來直接摧毀目標的武器。
太空雷是一種帶有戰鬥裝藥的反衛星衛星,它裝有識別、跟蹤目標的探測引導裝置,具有向目標靠近的有限機動能力,主要用於攻擊衛星和部署在太空中的各種戰略防禦系統。
擁有太空部隊對國防軍來說,等於具有全球實時的打擊能力,只要一聲令下,無論世界哪個角落即刻會遭到襲擊。
而作為戰略攻擊力量的二炮,各型導彈都換上新的大腦——智慧晶片,提高了準確度和抗幹擾能力;在發動機上也取得重大成果,新服役的導彈,提高了飛行速度和打擊距離。
軍工領域同樣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在電磁、鐳射、智慧、隱形等武器領域取得了關鍵性突破,使得各種裝備的效能,追趕上甚至超越了全球頂尖水平。
這方面表現在軍火出口上,去年新華國的全球軍火出口份額,僅次華龍國和利堅國。
而出口的物件,也不再是以往貧窮的第三國家,而是部分發達國家,以及軍費支出較高的中東、南美、中亞等國家。
空天飛機的服役、太空發電站和“天宮”空間站的建成,登月計劃的順利實施,讓新華國在航天領域傲視群雄。
稀土奈米電池的發明,讓國家為之興盛;可控核聚變電站的實現,讓人類看到了光明的未來這一切,都讓政府和國民感覺腰板硬了、底氣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