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識農縣,玲瓏鎮,晌午;鎮上街道的兩旁,各有一排店鋪。
鎮西頭緊排著的四家鋪子分別是:當鋪、藥材鋪、玉器店、鏢局。
由於四鋪子相鄰,又都在鎮上做了幾十年的生意,故而幾位店主之間十分和睦,關系甚好。
幾位店主膝下都各有一子女,而且年齡相仿,幾個子女每日相互追逐打鬧,關系更是融洽,使得幾位店主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
這幾個孩子中最大的穆青只有十三歲,最小的也是四人中唯一一個女孩子晏菲只有十歲,四個娃兒每天簡直是形影不離,並且精力出奇地旺盛,天天讓看管他們的丫鬟小廝累得腰痠背疼。
所以,在他們五六歲左右的時候,四位店掌櫃就給他們安排了每日功課,功課之外才能玩耍,功課做好還有獎勵。
所謂功課就是穆青他們上午到段伯宇家的藥材鋪,用半個時辰的時間學習辨識藥材、藥材種植、藥材煉制等技能,然後再到慕容山家的當鋪店學習半個時辰的古文字、金銀銅玉等不同材質的古器辨識的相關知識、和古人生活習性習俗等,
然後就是玩耍時間,一直到晚飯前半個時辰到晏菲家學習武術刀劍類的功夫,就可以回家吃飯睡覺了。
穆青家的玉器店他們不是每天都去,一般每月去兩次而已,去學習一下玉器的辨認、等級等粗淺知識,至於雕琢和開採,由於成本原因,幾個孩子是暫時學習不了的。
對於學習的專案,三個男孩子明顯最喜歡去晏菲家學武術,雖然規定的是每天半個時辰,但是實際上他們每天都要學習至少一個多時辰方可罷休,至於藥材鋪和當鋪學習的知識,
特別是段伯宇和慕容山,他們基本上是熬時間,穆青其實學習的時間最長,並且記性太好,見過的藥材、學過的文字基本過目不忘,實在是讓教授他們知識的幾位師傅驚奇不已。
晌午了,幾個人完成了上午的功課,下午本來應該好好玩了,可惜穆青不在,三個人悶悶不樂,本來四個人一直一起玩,少了一個人,讓他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也不知道穆大哥什麼時候回來”段伯宇嘟囔道,
“怎麼穆大哥家每次發現玉礦都要帶穆大哥去啊?”這是晏菲發的牢騷,
慕容山則嘆氣道:“誰知道呢,我爹說穆大哥好像能預測玉礦到底是否含有玉石”,幾個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
而此時,距離玲瓏鎮百裡之外的一處山坳裡,穆家的一支玉石開採隊約五十幾人正在埋頭苦幹,這裡群山起伏,林木密集,煙霧繚繞,人跡罕至,要不是鎮周圍百裡以內的玉礦都開採完畢,
穆家也決不會到這麼偏僻的地方來開採玉石,不過雖然路遠並且周圍環境極差,但是開採出來的玉石不論數量還是貨色都是比原來的玉礦高出許多的,
在這裡連續開採了兩年多,最近一個月卻是不在出貨了,穆老闆也就是穆青的爹斷定礦脈開採完了,於是今天把他的寶貝兒子帶來,看看是否有開採下去的必要。
不知道內情的人恐怕會納悶:穆老闆兒子才十三歲,怎麼跟玉石打了半輩子交情的穆老闆還要問自己的兒子要不要繼續開採下去?
然而穆老闆自己心裡有數,斷定玉礦是否有沒有采完,經驗和知識的確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有直覺,直覺這東西飄忽不定,很難把握,一旦判斷失誤,
要不就是玉礦還有玉石沒開採完,那麼放棄了就是巨大的損失,要麼就是玉礦已經開採完了,繼續開採下去就會浪費極大人力物力,同樣會造成巨大損失。
他之所以會帶著穆青來,那就是因為他相信兒子的直覺,這要是說出去別人根本就不會相信,然而穆老闆自己心裡非常清楚,兒子的直覺絕對驚人。
他記得當時小穆青才7歲,有一次跟他到玉礦去玩,那是一條他們穆家剛剛開挖的一個礦場,在他們礦場附近的山上有個廢棄的礦洞,
穆青就往那裡去玩,沒想到小穆青回家後跟他爹說:爹爹,我今天去玩的那個礦洞就有好多玉石啊,那裡沒有人開採,你怎麼不去開採啊?咱們現在開採的礦脈裡沒有玉石,你怎麼反而天天去呢?
本來童言無忌,穆老闆卻笑著問他兒子:你怎麼知道你去玩的那個洞裡有玉石,而咱們挖的那個裡面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