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谷前,戰鼓隆隆。
出乎吳謀的意料,白波賊首居然會放棄地理優勢,帶著三五千人出谷迎戰,還要求鬥將。
在正史中,陣前鬥將這種事很少出現,不過這可是《三國演義》的世界啊。不正是因為有這些與正史不同的風格,才令人為之著迷嗎?看著對面亂哄哄的白波賊,吳謀嘴角輕挑,真是令人著迷啊!
董卓沒有等對面列好陣,“誰替本將前去叫陣?”
“末將願往!”一員驍將應道。
未等董卓回應,他便打馬出陣。吳謀定睛一看,原來是那個之前與典韋叫過手的‘阿多’。如果吳謀沒猜錯的話,這個‘阿多’便是……
“某家西涼郭汜。”郭汜郭阿多大吼一聲,“何人與吾一戰?”
令吳謀沒想到的是,這些武將的嗓門居然如此大,別說自家陣營聽得震耳欲聾,便是對面鬧哄哄的白波賊都停休了。
看著對面不成氣候的‘軍隊’勉強稱之為軍隊吧!)吳謀疑惑地看了董卓一眼,不懂他為什麼非要鬥將,大軍憑藉堂堂之威,大軍壓上,大勝盡在眼前。
董卓似乎察覺到了吳謀的目光,一揚馬鞭道:“叔德可來老夫身旁。”這時候的董卓,話語雖然仍很溫和,但臉上卻不再浮現以往面對吳謀時候那種特意偽裝出來的親切的笑容了,他面沉似水,臉上隱含著重重煞氣,吳謀才跟他的雙眼一對視,就不禁心臟狂跳不止——這就是一代梟雄人傑、未來的讓皇帝稱亞父的董相國?!
董卓斜瞟一眼戰場,看見敵陣中衝出的人被郭汜斬殺,心情大好,面色終於緩和下來了,笑著道“叔德可是好奇老夫為何不大軍壓上嗎?”
吳謀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拱了拱手道:“董將軍這麼做自有算計。”
董卓笑笑,不再發問。他與李儒數次相談,李儒對吳謀都是大加誇讚,言之有才華,但此刻想想,有才華是一回事兒,臨陣設謀又是另外一碼事,吳謀終究沒有領過兵,打過仗。
董卓看了眼李儒,示意他為吳謀解釋。
李儒面色平淡道:“師弟,我切問你,白波賊有眾幾何?”
吳謀皺了皺眉頭道:“約數萬眾。”
“那能戰之士幾何?”
“不下兩萬?”吳謀有些遲疑,畢竟這些東西,後世的史書不可能描寫地那麼具體。
“差不多了。”李儒點了點頭,“郭太可不是什麼蠢才,否則怎麼可能在一年時間裡就聚攏數萬之眾?”說完還似有些鄙視的看了眼吳謀。
吳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他知道這是李儒故意做給董卓看的,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李儒那句話,他本來就身具兩世記憶,而且又不是什麼笨人,再經李儒點播,轉瞬就明白了,“這是郭太做給我們看的!是誘敵之計!”
“不錯。兵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今天時誰也不佔;地利在他們;至於人和,我軍多是新軍,又遠到而來,人馬疲睏,故而人和也不在我方……”李儒點了點頭,細細地給吳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