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木研製了不少藥劑,型別分為兩種,一種內服的,一種外用的。
“土神的嘆息”和“土神的眷顧”都很珍貴,沒有辦法制作高濃度的藥劑,因此植木對藥劑中各種原材料進行了不一樣比例的配比,以此來確認原料是不是有效、多少量才能生效。
而為了避免引起麻煩,沈若在植木的示意下,不得不把明明是要給感染者用藥這麼簡單的事情,辦得像是作奸犯科一般。
每到一個有感染者出現的城鎮中,沈若要先借助改變耳識來判定有沒有已經被感染但是不想被拉到封鎖線中的漏網之魚。
隨後跟蹤並把人給打暈,拖到他們在城中提前搭建好的營帳裡。
隨著感染者的增加,各地的城鎮都出現了一些指 定的營地,主要是給經過核查後,決定遷移的人暫住的區域。
沈若和植木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先找一個這樣的地方,在角落裡遠離人群的地方搭建一個營帳。
由於感染者獲取不易,沈若和植木會分次給感染者從可能沒有效果,可能有效果,可能效果不錯的藥物進行梯次試驗。
先用外用的藥劑,再使用內服的藥劑。
外用的藥劑需要透皮,必須要用到水元素力或者植靈族所特有的魔法。
和植木同行的好處與壞處也都體現出來了。
沈若自認為自己已經是很有備無患的性格,植木則是比他要誇張百倍。
植木收拾的東西中,有很多可能都是一趟旅程下來根本不可能用到的東西,但是他不但會準備,還會準備不止一件。
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做防患於未然。
所以,用於替代水元素力的醫藥師治療的魔法晶石器械當然也被植木放置在了行李之中。
經過沈若和植木一路上的實踐,他們已經大概總結出了感染者邪惡生物化過程的規律,以及有哪些藥物能夠有效,效果幾何,能不能根治。
比如,“土神的嘆息”和“土神的眷顧”確實是兩種有效的藥物原料,但是藥劑中對這兩種原料的含量有需求,如果達不到需求,那麼配方中含有植靈族的治癒汁液,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當濃度起效後,內服型別的藥劑主要作用是讓感染停止進一步的影響,但是被感染者身上已經發生變化的部分,無法逆轉。
這種藥劑的缺陷在於,如果只是飲用,那麼對於執行封鎖隔離的執行者來說,他們無法區分哪些是感染已經不會進一步發生變化的,哪些是會進一步發生變化的。
而且,由於沈若和植木都不是會被感染的型別,所以,他們也無法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感染者是否還會持續讓其他原本沒有被感染的存在身上出現感染症狀。
沈若基於母星地球的醫藥知識,想到了古老的“疫苗”的産生和發展。
但是母星地球古代疫苗的製作,需要完成滅活的步驟,另外需要用到的裝置等等,在塵沙大陸上恐怕不具備。
就算是這裡的魔法有類似母星地球科技的地方,也不可能簡單的抽取一個停止感染加重的感染者的血液,貿然分開注射給不同的人。
就算不考慮任何其他因素,血型相容、血液中是否含有其他病因就是個令人頭大的問題。
在塵沙大陸上雖然有類似可以看遠處的那種藉助打磨水晶來鑲嵌鏡筒做成的遠視鏡,但是顯微鏡,尤其是像電子顯微鏡這樣類似的技術,在塵沙大陸上並沒有被發展出來。
所以,盡管植木有取感染者的血液,沈若也沒有提出與之相關的療法。
他們仍然只是在藥劑學的方向進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