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如果要實現對自己大腦這樣的應用,情緒、情感,都會成為他應用大腦的累贅。
這一派是後來的星際移民派。
他們在早期要證明自己的想法時,指出人類歷史上在某一方面極為傑出、頂尖的專家,大多數情商都非常低的原因就是他們必須要專注於自己的天賦。
用通俗的語言來翻譯就是:“感情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
另一派卻從人類少數實現突然變強的角度出發,又透過對人的基因進行研究,認為人體內其實存在有鎖住自己能力的基因。
人之所以會選擇鎖住自己的能力,是因為人類一直在根據生存環境以及母星地球的頻率,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適應地球環境版本的調適。
他們還認為,人作為母星地球所選出的唯一智慧生命,他們的基因裡就含有自宇宙形成之初一直到人類形成過程中全部的密碼。
基因,就是他們儲存這個龐大資料的容器。
而基因鎖,是人類為了避免自己調取過多的資訊和能力,導致過載而形成的保護機制。
開啟基因鎖的關鍵,就在於強烈的情緒、情感。
這一派思想的持有者是感性的,他們認為蜉蝣一生只為了一次舞蹈,是震撼;人因為生如夏花,所以才能開得絢爛。
但是留在母星地球的,繼承了這一派思想發展的人,卻也會去開發人腦的超級運算能力。
沈若在閱讀了這段歷史之後,感覺到他在島上見到的人,似乎也在引導他用自己的大腦來進行超負荷的運算。
他們倒也沒有刻意去抹殺沈若的情感,只是也不會按照正常的孩子在成長歷程中獲得的反饋來給予沈若情感上的反饋。
沈若無法從他們的身上獲得透過書本學來的關於情感知識的內容的實踐經驗,也無法以他們的反應來作為學習的參考。
但是沈若能感覺到,這些人之間是有上下級之分,他也問過相關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是——母星地球現在的環境是相對平等,但是這種平等並不是事實上的平等,而是源自於機會的平等。
決定地位的是天賦和能力。
每個人在一定歲數之前會獲得同等的配給和學習資源,但是會在不同的年齡段進行測試,透過測試得出的結果,對他們進行分級,然後到了下一個年齡段,再進行二次分級。
如果沒有這種分級,人會因為缺乏競爭而陷入空虛,最終産生自毀傾向。
來到島上穿著白衣的人是這麼告訴沈若的。
這些白衣的人並不總是同一批,雖然他們承諾過,會在沈若身體條件達到巔峰的那年讓他離開那座島,但是其實沈若對這個承諾沒有什麼實感。
大概並不是無條件的,否則沈若不能理解這些人浪費時間精力的目的是什麼。
不過現在這些都是過去式,按照塵沙大陸的時間計算的八年,約等於母星地球的二十年那麼長。
他來到塵沙大陸的時候不過二十二歲,而他要在這裡度過等同於他過去接近全部生命的時間。
在君哲的帶領下,他們入住了神聖教廷核心區域的一座偏殿,這個偏殿很大,不過不是隻有他們住在這裡,這是給大陸上各個會給神聖教廷捐資的貴族來到神聖教廷後臨時居住的地方。
在這裡來來往往的,主要是貴族哲哲。
偏殿不遠處,就是神聖教廷的訓練場。
高階神官擅自揣測了君哲的愛好來安排住所——其實根本不用揣測,君哲的愛好是修煉這件事簡直是哲哲皆知。
神官給君哲安排的住處離各個訓練場都是最近的。
偏殿外的訓練場主要修煉的是體能、體術,也就是武技類的訓練,而魔法類的訓練,則在室內。
在室內進行的魔法訓練主要是精準控制,要知道,在神聖教廷的中央就是神聖殿堂,那裡是無法使用魔法的。
神聖教廷為了保證整個核心區域的神聖性,禁止在這裡練習一切大型有殺傷性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