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夏被下了詔獄,皇帝下旨交三法司審理。
因為劉大夏本身是戶部左侍郎,品秩為正三品。所以審理此案的官員陣容就很豪華了——刑部尚書白昂、左都御史屠滽、大理寺卿楊守隨。
這三人都是跟劉大夏關係好的。
白昂的老師是徐有貞,跟他學到了治水的精髓。
弘治六年,劉大夏治黃河的時候,還跟白昂請教過。
屠滽、楊守隨都是因為性格剛正,和劉大夏脾氣相投,所以私交不錯。
兵部尚書馬文升當然不會放棄這次整劉大夏的機會,所以跟皇帝討了一個旁聽的位子。
可是一轉眼,皇帝又指定了另一個旁聽人選——英國公張懋。
英國公張懋任職中軍都督府提督,有監督天下武將、兵備的職責。
雖然劉大夏不是武將,可是這件事是因為兵餉引起的,也有關係。
這份名單一下來,所有人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還是想偏袒劉大夏。
寧王一收到這份名單,立刻急匆匆的來找駱希美商議。在他看來,這跟當初設想的有點點不一樣啊,不會偏離之前的預估吧?
碰巧文阿泰跟駱希美在一起。聽了寧王帶來的訊息,三個人一起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會兒,文阿泰第一個開口問:“負責調查這件事的林俊、餘寘,有沒有人去找過他們?”
寧王搖頭表示不知道。
駱希美說:“應該會有人去找吧。只要證據經得起推敲,找他們又能怎樣?還是改變不了結果!”
寧王聽到駱希美這麼說,心裡稍稍踏實了一點。
文阿泰又說:“我是擔心他們找到蛛絲馬跡,然後從別的地方下手!”
駱希美驀然一驚,問:“你是說……”
話不用說完,文阿泰已經知道駱希美想到了,對著她點點頭。
只有寧王迷茫的左看右看,不曉得他們這種意識流的交流,到底說了什麼?
駱希美也不解釋,只對寧王說:“再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來跟我說。另外準備六十匹好馬,一旦形勢不對勁,我們立刻走!”
聽駱希美說的這麼嚴重,寧王心中又是一凜。可是到底發生了什麼啊?
不對,是到底要發生什麼啊?
文阿泰想到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沒準焦芳又要去大永昌寺找自己。立刻就動身去了大永昌寺。
文阿泰剛走,會同館這邊又有人送來訊息:戶部主事胡爟家中被殺!
聽到這個訊息,駱希美眼皮一跳,立刻知道壞了!
胡爟正是去年帶頭彈劾過李廣的一個小官,本來跟這次劉大夏的案子絲毫沒有聯絡。
這個時候胡爟被殺,任誰也不會覺得會跟劉大夏有關。
但是駱希美知道,這事一定是李廣乾的。
李廣想報仇是一方面原因,肯定也自作聰明的想借刺殺胡爟,嚇唬戶部尚書周經!
李廣的最終目的還是從戶部奪來一部分收稅的權力。
此刻朝野的視線都聚集在劉大夏身上。戶部死一個小官,應該沒什麼人在意。
如果徐溥他們發現是李廣在背後搞這一系列的小動作,沒準就會拼死一搏。
到時候勝負難料,本來大好的局面,瞬間就會完全葬送掉。
駱希美立刻拉上寧王直奔李廣家。想要勸李廣不要再有什麼動作了!
現在已經發生了這麼多事,再有一點點的意外,局勢立刻就不受控制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再做任何事都是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