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依著太妃的意思是?”劉義隆語氣平靜,似乎並不在乎。
早在當初答應接替這皇位開始,他就知道會有如今的局面。袁太妃知曉他的身世,對他有所忌憚也是應當。
見劉義隆表情平靜,袁太妃心中驟然輕鬆了幾分,笑了笑,她說道,“過幾日,你便讓太子入朝聽政如何?又或者讓他在朝中領一個職務,多多讓他歷練一番。”
劉義隆絲毫沒有反對的意思,“太妃言之有理。不過,讓太子在朝中擔任什麼職務,我還需要多思量思量。”
“無妨。”劉義隆同意這件事情雖然在太妃的意料之中,可是事情進展得如此順利,也難免讓她有幾分詫異。
“太子聽政,實屬應當。”似乎看出袁太妃的疑惑,劉義隆淡淡地說道。
次日,劉義隆便在朝堂上宣佈太子入朝之事。
群臣反應各有不同,不過多數對這件事情很是贊同。
“多謝父皇。”劉劭努力壓抑著自己激動的心情,聲音卻透著幾分顫抖。
劉義隆看著劉劭,暗自嘆了口氣,說道,“從今日起,在朝堂之上多看多思,你可能做到?”
“兒臣定不負父皇期待!”劉劭斬釘截鐵地說道。
過了十數日,劉劭驚訝地發現朝堂之中的氣氛很是不對。
仔細聽朝中大臣陳詞之後,他這才明白原來是前丹陽尹劉湛不服劉宋王朝,竟是糾集了一群同夥起兵造反,掀起了一場戰火。
此刻,朝中氣氛詭譎便是因為此事。
後經群臣商議,決定派兵鎮壓。
冬十月戊午,劉湛不敵先鋒大軍,最終伏誅。
此喜訊傳出,劉義隆當場下旨大赦天下。
同月,尚書僕射殷景仁卒,引得不少人哀之嘆之。
治理天下需仁君能臣,如今朝堂之上多為前朝老臣,有能有才的年輕官員卻是寥寥無幾。
沈容姬聽得劉義隆這般感嘆,略微思索一番後,勸劉義隆重用王家嫡系公子王彧。
“王彧?”劉義隆詫異,“此人頗有才幹,倒是不錯的人才,只是容兒你為何讓我重用於他?”
伸出手輕輕地捏著劉義隆的肩膀,沈容姬緩緩地分析起來,“其一,王彧乃是王氏家族子弟,且頗為家族重視,人脈定然廣闊;其二,正如陛下所說,王彧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這樣的人才難道不值得陛下重用?”
劉義隆將沈容姬的手握在手中,道,“容兒說得有道理。”
兩人對視一笑,皆輕笑出聲。
劉劭入朝之事,沈容姬並未覺得奇怪,這些日子以來,她一直在調查燕歌軒之事。
透過種種的蛛絲馬跡,沈容姬查到後宮之中許多事情的發生都有燕歌軒的影子。
其中,常思嫻侍女思君在這些事情裡面扮演了眾多角色。
更甚者,沈容姬還發現,當初劉義隆得到的那張似乎有預言之兆的紙條,竟然也是出自思君的手中。
皇後死於七月,乃是前世之事,若那紙條是思君所為,那麼她會是什麼身份?
又或者,思君也是得了上蒼恩賜重生之人?
思來想去,沈容姬為了謹慎起見,決定暫時不打草驚蛇,先靜觀其變一陣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