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道:“你當我真傻呢?他們說一時不查,才欠了這麼些年,我還真能信?”
“估計就是特意說給景之聽的,想讓咱們傳給景之。”
“景之心裡肯定也有數,”二孃感慨,“這孩子,現在已經是咱們家鼎立門戶的男子漢了。”
……
安景之打算寫的這篇科幻文是基於未來的科技,所以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麼科幻,那是未來。
可就像是幾百年前的古人看現在一般,作為第一批看到他手稿的三娘滿臉震驚。
“景之,真能有這種,隔著萬裡都能通訊的機器嗎?”
“還能看見對方?”
“能聽懂人話的鐵疙瘩,這看得我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看完文章後,三娘沉默了一會兒才嘆道。
安景之道:“這是科幻文學,或許吧,如果咱們科技繼續發展下去,或許有一天能達到我寫的這種水平。”
“就像幾百年前的古人,能想象得到今天的情況嗎?車水馬龍,電燈電話。”
“你說的也對,”想到文章刊登出去引發的效果,她興致勃勃的說道:“這篇文章肯定能讓咱們景之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這篇文章雖是科幻小說的皮,但安景之也給出了一些方向,三娘不清楚,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這裡。
按照安景之給出的方向繼續研究下去,或許幾十年之後這些東西就能變成現實。
兩人說了一會兒關於這篇文章刊登的事情,最後一致決定直接開印成冊,以書籍和報紙一起的方式售賣。
書直接分成上中下三冊,先發上冊,等到報紙的進度跟上之後再售賣中冊,以此類推。
這書他也不打算只是在國內售賣,上次參加克裡斯托夫的宴會倒是提醒他了,還有國外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
用科幻小說做敲門磚最為合適不過了。
但在國外做生意跟國內大不相同,得找靠譜的人合作,顯然以他目前的人脈來說,克裡斯托夫夫婦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一個響應國際的大作家,肯定比只在魔都上層流行的作家更有影響力。
“對了景之,”三娘拿出一篇今日送來的稿子,指著上面的尋人啟事道:“今天有人送了一個尋人啟事,要咱們報社幫忙刊登。”
安景之接過那張紙,三娘繼續說:“你看看是不是有點奇怪?這尋人啟事說要找的是餘昌市,武安縣,桐塢村的人。”
三娘臉色有些奇怪:“我就是武安縣的人,我們那根本沒有一個叫做桐塢村的地方。”
“那裡是一個小地方,如果不是本地人,可能還看不出什麼奇怪的。”
“我也是拿他們排好的稿子時看了一眼才發現的。”
所謂的尋人啟事不過是地下活動的掩飾吧?
安景之心中瞭然,“不用管,咱們只負責刊登就行。”
安景之利用恐怖的計算能力一下便發現這篇尋人啟事是一篇夾雜著密碼的地址,這熟悉的編碼方式,一看他就知道是哪方勢力,不欲參與政治的他選擇沒看到。
“行。”三娘也是因為不放心才問這麼一句,得了安景之的準話,把人趕走後繼續忙著處理報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