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安玉平能力強而已,而不是原主有意控制得罪人選,但他來了,以後就是了。
原主的母親是自然去世,甚至白春娘也是原主母親去世好幾年之後才嫁給安老爺。
他讀書不如安玉平,但心思比安玉平多。
原主父親在時,他就多次陷害安玉平。
父親去世之後,要不是安老爺知道自己大兒子的德性,把家裡的財産分割清楚,恐怕白春娘母子倆就會直接被趕出去。
但他是這樣的舉動,更加惹怒了原主,覺得安老爺背叛了他母親,背叛了自己,心裡只有這兩個人,還把他應該得的東西分了出去。
心裡更是痛恨。
於是就想了個惹禍的方法,惹了事兒就躲。
人家就找安玉平母子。
他以為這樣就會讓安玉平疲於應付外面的事情,懈怠了功課。
卻未曾想安玉平反而越來越厲害。
從原主的記憶中能看到,原主是一個比較偏執的人,他這麼想,其實沒有誰跟他說不好的話,都是他自己琢磨的。
安老爺也算對得起原主,大部分的財産給了長子,只是留下購夠生活的一部分給白春娘母子。
按道理,安玉平也是嫡子,本來能分得更多。
安老爺死的那會兒原主的歲數其實還挺小,也就十幾歲。
這些年,白春娘對她照顧周到,噓寒問暖,甚至對自己的兒子安玉平,都沒有這麼仔細。
可是原主只覺得她在虛情假意的作秀。
覺得二弟表面對自己尊重,實際上恨不得他立刻去死。
原主偏執成性,並不值得同情。
因為一己之私,害了二弟,害了白春娘和老管家這些真正疼愛他的人。
原主弟弟被革除功名,還終身不得參加科舉。
他原來惹事的那些人也全都紛紛找上門來。
安家沒過多久便分崩離析,白春娘更是被賣到不知何處。
原主則是被絕望的安玉平一刀捅死。
自己則是隱姓埋名,一路流浪,踏上了尋找母親的路。
一輩子都沒有找到白春娘,死在某個無人的冬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