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肯定考不上,我算術都沒答上來兩題。哎,又要再等三年。”
“我中了!我中了!哈哈哈太好了,我考中了!”
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榜單面前上演著人間五味。
“你中了你就出去啊!別在這裡佔著位置!還有好多人沒看呢!”
“別擠我別擠我,哎呀!是誰呀!踩到我的鞋了!”
“少爺少爺!你的名字在上面,你中了!”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努力十五年總算沒有白費!嗚嗚嗚……”
“我怎麼沒中?不可能的!我經義策論答的那麼好,怎麼上面沒有我的名!”
“兄臺,可能你的算術沒透過。你要不要去旁邊看看?旁邊有算術成績公佈的榜單。”
今年多加了一個榜單,算術榜單。
最高分是79分,最低分是0分。
安景之自己都沒想到還有人能考到79。
至於考零分的也不是交白卷,他們是亂寫。
那些舞弊清出去的人連登上成績榜的資格都沒有。
半個月之後殿試如期舉行。
殿試題目是周太師出的,安景之看了一眼覺得沒問題之後就發下去。
所有人都在仔細答題,他揹著手時不時的往下走一圈,而他走到哪個考生身邊,哪個考生就會突然像是被點xue一樣不敢再動,他看出來這些人太緊張,索性也就不再轉了,直接坐回去,等著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
時間一到所有人的試卷都被太監收了上去。
在所有學子緊張的等待中安景之一份一份的看過去。
周太師確實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他出的題目是:若是臣子與君王的意見相左時該如何勸誡君王?
周太師寫的還是比較含蓄的,安景之心想,若不是對方這次出了差錯理虧在前。
估計他的題目就是:若是臣子於君王意見相左,而君王又明顯是錯的時候,臣子該如何勸誡君王?
這樣才對。
這種題目就很考驗一個人的為人處事,雖說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觸到官宦教育,但能夠考到舉人功名,自然有自己的交流渠道。
安景之選中了三張他自認為答的比較好的人做狀元榜眼探花。
太監選讀,“金科狀元韋家其,榜眼賈春新,探花張成博。”
安景之完全是用成績定的名次,以往的探花都是長得俊秀的擔當,甚至有可能因為長得比較俊美,但是成績非常好也只能屈居探花。
在他這裡,唯才是舉。
所以今年的探花長得比較平庸,甚至狀元才是三人中最俊美的。
等太監一一宣讀完進士名單後,安景之給所有人安排了他們的去處,這次他打算採取不一樣的方法,他不想讓這些人做不知五穀雜糧的肉食者,他把人都一一下放到各地州縣做實習縣令。
等他說完自己的決定之後,整個朝堂頓時嗡嗡響起。
“陛下不可。”
“陛下,此舉禮法不同。”
這些人寒窗苦讀十幾年,好不容易當了進士,怎麼能去做那什麼實習縣令?若是普通的二甲或者是同進士就算了,但是名次靠前的那些人一般都會留在京城做京官,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直接被下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