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新一天的朝會開始了,但是今天對於東林黨官員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錢謙益終於來京城坐上了禮部尚書的職位。
也意味著如今大明朝堂內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東林黨的聲音。因為其他派系的官員要麼依附,要麼被排擠出了朝堂。
如今大明內閣全都是東林黨的的人,對於東林黨官員來說,這是東林黨夢寐以求的“眾正盈朝”。
杵著紫檀木雕刻打磨的精緻柺杖,再次來到了久違的大明朝權利中心,紫禁城朝堂內,錢謙益一臉的感嘆,自己離開這個地方已經好些年了。如今自己回來了,只是瘸了。
坐在龍椅上的宏光帝朱慈烺一臉茫然的看著下面一個個坐在椅子上而不是站著的王公大臣們。
被“絲匪”夾棍拷餉之後,朝堂的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成了瘸子,所以上朝沒法站著,只能坐著,這才有了這一幕。
而朱潛龍的拷餉名單上放過的人。比如大學士範景文、都御史李邦華、戶部尚書倪元璐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如今都被東林黨排擠出了朝堂。
所以這些官員要麼用柺杖,要麼讓人攙扶或者揹著過來。若不是這個時代還沒有輪椅這玩意,說不定每次早朝就能看到浩浩蕩蕩輪椅大軍。
在朝堂上看到從南京趕來的錢謙益後,朝堂上在場的人紛紛都是一愣,好傢伙,錢謙益居然也瘸了,而且一樣也是“絲匪”乾的,果然是“自己人”,如今沒經過絲匪的夾棍,都算不得自己人。
得知崇禎帝和絲匪的關係匪淺後,錢謙益也是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所以如今在京城,只要看到衣著華麗並且瘸了的人,九層九不是勳貴的話,那就是東林黨一系的人,特別的好認。
而東林黨們所向往的這個“眾正盈朝”,就是朝堂上主政的都是正人君子。而正人君子單指朝堂的第一大政治團體東林黨,以及支援東林黨政治主張的同盟團體。如此不要臉的自誇正人君子,也就東林黨的人能幹出來,畢竟臉皮都夠厚。
前兩次“眾正盈朝”分別出現在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執政之初。因為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哥倆能當上皇帝,都是受益於東林黨的努力和支援。
也正因為這樣,他們都對東林黨抱有一定好感,願意跟東林黨分享權力,也願意把部分朝政的主導權交給他們。
但這兩位皇帝也都在起用東林黨後的短短几年內,又拋棄了東林黨。只因為這些君子們在排除異己,及得到皇帝的信任之後,卻沒能扭轉明朝日益艱難的國勢,反而搞得越來越差。
比如國家的財政問題,東林黨人主政後,只會削減自己代表的利益團體的稅額,卻去增加跟自己毫不相關的省份的稅額。
這樣乾的結果是,明朝的財政問題得不到緩解不說,還因加大了某些貧困地區的負擔,激發了民變,而且土地兼併加劇就是他們的作用。
尤其是天啟皇帝執政初期,已經把朝政的大部分權力交給東林黨人了,可他們還不滿足,試圖聯手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安,讓政治局面恢復到當初張居正聯手馮保時,架空皇權的局面。
然後天啟皇帝直接放出了大殺器,九千歲魏忠賢這條不講武德的瘋狗,以閹黨勢力把東林黨幹得欲仙欲死,不要不要的。所以對付這些正人君子,得不講道理才行。
然而,導致東林黨人在眾正盈朝後迅速下臺的因素除了想架空皇權外,還有就是在關外的建奴。
財政問題和政治博弈,不是短時間能看到結果的,可關外潰敗的惡劣影響,卻是立竿見影。
這個時候的明朝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關外遼東的建奴帶來的威脅,但在兩次眾正盈朝時,由東林黨人支援的遼東軍事主官,都讓這個威脅都變得更加巨大了。
萬曆四十八年,東林黨人袁應泰在天啟皇帝剛繼位不到一個月時,就受命巡撫遼東,在一個月後,接替被罷免的熊廷弼,成為遼東經略。
但在袁應泰接任遼東軍事主官不到半年後,至天啟元年三月,明朝就丟掉了瀋陽和遼陽這兩座重鎮,袁應泰於遼陽失守時自殺殉國。
得知噩耗後,天啟皇帝為挽回遼東不利的局面,趕緊重新起用熊廷弼經略遼東,可同時,東林黨趕緊提拔自己人王化貞當了遼東巡撫,用以掣肘熊廷弼。
遼東經略和遼東巡撫的意見不能統一,對於跟建奴作戰,影響是很嚴重的,特別是,王化貞能指揮的軍隊數量還要超過名義上的上司熊廷弼。
天啟二年,王化貞在跟後金的對決中大敗,這一敗,使得明朝丟失了整個遼西走廊,40餘座堡壘丟棄,後金的兵鋒直指山海關下。
要不是熊廷弼及時組織遼西走廊的所有百姓遷移到關內,並堅壁清野,迫使後金因無糧退回遼陽,主動放棄了遼西走廊,明朝的局勢就很危險了。
東林黨人袁應泰、王化貞主兵遼東後,明朝幾乎失去了整個遼東的土地,這讓天啟皇帝看出了東林黨人在兵事上的無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關外局勢的崩壞和東林黨想架空皇權,直接促使了天啟皇帝放棄東林黨人的決心。
天啟三年初,天啟皇帝接受魏忠賢的舉薦,讓非東林黨人魏廣微入內閣,在全東林黨人內閣中,開啟了一道口子。
這其實已經表明了天啟皇帝對東林黨人主政後,使得局勢敗壞的不滿,天啟三年末,天啟皇帝又任命魏忠賢兼管東廠,這個任命,是連刀子都舉起來了,九千歲直接不講道理提著刀開幹了。
至天啟五年,大批東林黨人被趕出朝堂,“東林六君子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被迫害致死,魏忠賢代表皇權獨攬朝政,天啟時期的眾正盈朝結束。
最特麼諷刺的是天啟四年後,東林黨人不主政了,明朝在關外反而打了一次大勝仗。
天啟六年,袁崇煥打出“寧遠大捷”,這是自建奴起兵以來,明朝首次戰勝建奴,雖然只是防禦作戰,才幹掉了一兩千韃子,和現在“超人少女崇禎”一個人幹掉的一樣多。但對明朝上下士氣的提升,是有巨大幫助的。
袁崇煥其實也是東林黨人,但他是天啟皇帝的老師孫承宗舉薦的,同時,他在魏忠賢勢大時,也曾為魏忠賢修建生祠,所以,得以在任上順利主兵。
天啟七年八月,天啟皇帝駕崩,崇禎皇帝繼位,在崇禎繼位之初,同樣以東林黨人為國之肱骨。
天啟的死,你要說東林黨在背後沒幹出點啥,你信嗎?落水後,全身浮腫而死,還真是有夠詭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