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去朱家時,紅珠也趁機跟朱伯修定好日子行程,怕臨時生出變故來,紅珠又往說往朱家那頭問了一回。
紅珠到時見朱伯修正好收拾著行李,因著他這回腳傷,待在家裡整整養了一個多月,比往年放年假的時間是多多了。傷筋動骨一百天,如今朱伯修拄著拐是能走了,但若依著朱老太太和姜氏的意思,他不養到十分也該有個八、九分才願意讓他走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偏偏朱伯修自個在家自學,越看書就越不得勁兒。他上回跟程文涵說的那些話也不是胡說的,他自己也覺出來自學的弊端來。若真讓他養傷三四個月,回頭學業都怕丟了七八分了。
因此這回朱伯修上山,那就是徑直住下,再回來怕是要到端午時候了。
姜氏到底是擔憂他,左思右想不得法,竟給他尋了個七八歲的童子,說是讓他跟著上山去侍候朱伯修。
西山書院的學生不拘貧富,只論天賦品格、才智學識,富家子弟自小有名師啟蒙,到底比貧寒人家的孩子便宜些,因此書院上頭多半也是家有資財的學子。這等人樣,自小就入有丫鬟,出有小廝,許多活計根本就沒做過,若真把幾十上百個穿衣吃飯都不太利索的孩子扔在山上,那折騰生活小事就費了好大功夫,不僅學生學不好,先生也得分心看顧。因此,書院也是允許學子帶個書童的。
朱伯修剛上山那一年,也是僱了個小子做書童的。實則他從小也沒書童照顧,不過是眼見旁人都有,姜氏又不願自家兒子被人看輕,便急急找了一個。後來朱伯修得了蔣先生看重,因著蔣先生雖出身世家,卻是個奉行凡事親力親為的,姜氏想朱伯修年歲也大了,又為了討先生歡喜,也就將那書童遣走了。
如今情態,朱伯修只能另僱一個,想著他是無可奈何之計,蔣先生那兒應當不會苛責。
因著這回尋中人僱書童,姜氏還趁機給家裡找了個小丫頭。
朱家不過是城南商家小戶,即便在通安這兒幾輩子的人了,但這點根基實在淺薄得很。朱老太太的父輩那時倒還能看,丫鬟廚娘也有兩個。再後來,就是朱妍梅婚事不順,朱老太太心裡著急想要給女兒長長臉面,尋了個小丫頭來侍候著,就是自家女兒是個自小小姐嬌養著的意思。待朱妍梅一嫁,夫家不過是名聲好聽些的破落戶,那丫頭也沒法跟過去,回過頭也就緊著打發了。
如今就他們這個家底,實也不是使喚丫頭的時候。只因眼下家中無人,碧雲李氏紅珠幾個都不在,朱紫蘭就算回來了也是個光說不做的,不幾日朱家家裡的活計就一團亂麻了。
朱老太太一看不成樣子,還想逼著姜氏一個,只說前頭雜貨鋪不必她折騰,好好理著家裡就是。聽姜氏說要請人,朱老太太還罵道沒那個命就別想著享那樣的福,這是娶了個大家小姐回來,還等著她來侍候呢。
這麼一壓,姜氏有些氣弱了。可偏偏這時朱老太太一個沒留神,叫朱三寶夜裡著涼生了病。這下朱家上下又鬧起來,姜氏心疼兒子不由埋怨起朱老太太,而為著照顧朱三寶,家裡活計更是沒法做了。
這一來,請人的事就定下來。又因著請個僕婦來家做活月月結錢,倒費事,最後就去買個小丫頭回來。
紅珠來時,便遇上姜氏帶著那小丫頭在收拾朱伯修的東西,正經也收拾了兩大包袱一箱子。
那小丫頭不過八、九歲模樣,長得瘦瘦小小的,聽朱紫蘭說是山裡的人家,家裡窮,卻生了六七個孩子,前四個都是女兒,她就排第四,名字就叫盼兒。
姜氏也不是個憐貧惜弱的,就是以前李氏紅珠她也認真使喚,莫說現在這盼兒不過是家裡買來的小丫頭。紅珠看那盼兒來來回回折騰,又搬箱子又抬水桶,看那分量好歹沒把人給壓壞。
紅珠嘆一口氣,回身找了朱伯修說妥了明日一早她跟程文涵一道過來。因朱伯修這回東西多,明日也要朱桂達去送他,便說好了僱兩輛馬車。有朱桂達拿主意,紅珠應了也就是了。
第二日一早,紅珠姐弟就過來了。
臨出發時,朱伯修像是想起來什麼似的找了程文涵問:“上回送你回來的那個趙公子,後來就沒訊息了?”他頓了頓,又道:“你搬了家,他也沒去尋你?”
程文涵心裡奇怪,嘴上卻平淡道:“沒有啊。我們也不過萍水相逢的,說不得回頭都忘了大半了。別人哪兒就有那空閒來找我。”
朱伯修一想也覺是這個道理,便沒繼續問了。
喜歡小戶人家請大家收藏:()小戶人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